返回

重生之科技教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16章 一百万?不,一千万起步!(1/3)
        跨年会议结束的第二天,赵启明就和刘海平一同来到了深市工厂。

        不管是连锁网吧还是矫正中心,两边的事他都已经安排好了,静观其变即可。

        由于杨教授的矫正中心才开了半年不到,目前还没有受到官方的正式支持,赵启明知道,这时候搞他是最好的时机,否则,一旦他有了官方的背书,再想对他下手就难了。

        或许现在已经有少数人注意到了杨教授,不过赵启明觉得自己和杨教授相比,应该还是自己的分量更重一些。

        宽泛的说,赵启明和杨教授两者,一个代表的是发展互联网,一个代表的是打击互联网。

        他让崔晓丽联络了大量的媒体人,给了不少润笔费,按照计划,等网络上再闹上两天,各大媒体应该也要发声了。

        赵启明给崔晓丽定了一个标准,就是把杨教授搞臭!比臭水沟里的蛆虫还臭!

        ——————

        经过几个做的准备,第一款手机q1已经正式投入生产,生产设备齐,再加上这段时间刘海平兼并了好几家制造业的工厂,技术工人早已完成了培训,所以产量很快,现在的问题只剩下一个第一批生产多少?

        几个月前刘海平也问过这个问题,当时赵启明的回答是五十万部,但现在情况已经完不同了,生产出的样品不管谁见了都赞不绝口,刘海平现在对这款手机充满信心。

        除了数量,还有价格,这款手机使用的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而且并没有使用到哪家公司的专利,因此成本很低,刘海平按照一百万台的数量计算,每台成本仅为980元。

        实际上,这个成本已经很高了,假如所有的零部件都能自己制造,数量也能像摩托罗拉那些大厂那样以千万为单位,那成本甚至能够降低到500元以下。

        1110刚上市时售价多少?赵启明回忆了一下,很多细节他记的并不准确,只有个大概印象。

        尤其是像1100这种后来卖200块一台的手机,赵启明根本不记得刚上市的价格。

        好像是一千八还是一千三来着?

        反正这个年代连国产功能机都能卖两三千,诺基亚不可能卖一千元以下的。

        所有硬件都是这样,制造的数量越多,生产成本就越低。

        “如果按照一亿台来生产呢?”赵启明突然问道。

        刘海平差点被这个数字吓尿了,结结巴巴的说道“生产一千万台的话成本能降低到以内,超过一千万还没跟供货方谈…”

        作为创造了销量神话的1100这款手机,赵启明是极有信心的,何况q1无论从做工还是质量上都比1100强的多!

        刘海平刚刚还用q1开了一个核桃!

        “一千万的销量只是起步,我有信心至少卖五千万台出去!你跟供货方按照5000万的数量来谈,他们一开始不相信没关系,头一百万台可以按照高价付款,之后每增加一百万台,价格就要相应的降低,这种稳赚不赔的合同哪个厂家也不会拒绝的。”

        不知道为什么,工厂里每张办公桌上都放了一盘核桃,似乎为了检测手机的牢固核桃买的太多了?

        赵启明拿起一个核桃放在桌边,然后拿起刘海平正在用的蓝色q1,朝核桃狠狠砸了下去!

        虽然对自己的质量把控很有信心,但刘海平眉毛仍是一跳。

        手机再结实,也会留下划痕不是?

        赵启明满意的吃着核桃,看了一眼正心疼的摸着自己手机的刘海平,说道“行了,你有啥好心疼的,自己重新换个手机壳不就行了,反正厂里那么多。”

        刘海平苦笑道“我在手机背后刻了我老婆的名字…”

        “这倒是个好点子,咱们以后可以发展一下定制手机壳业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