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獒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逼出来的大厨(1/3)
        吴黎和虎子进一趟城,带回来的东西可真是不少。

        只是,吴宁看着摆得密密麻麻,足足十多样儿的食材忍不住吐槽可惜,再多的东西也就那么几样吃法。

        唐时可不比宋代以后,那时冶炼技术的提高,不但使得华夏钢铁的产量激增,而且民间锻造水平也有显著提高,进而改变了汉人的饮食习惯。

        吴宁要是往后再多穿那么三百年,花样百出的炒菜问世,他也就不用为口腹之欲发愁了。

        可是现在,吴宁就算想发挥点穿越者的优势,自己弄出个炒菜来,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它,锅的问题。

        唐代的百姓,用的大多还是陶锅,铁锅这种金贵的东西,也许只能在显贵巨富之家方能一见。

        而且,就算是有铁锅,那锅底厚得也跟门板一般,光热锅就得老半天,更不要说炒菜了。

        那唐朝人怎么个吃法呢?

        一曰食生。

        这个时代的人很爱吃生的,不管是蔬菜还是水果,甚至是鱼羊畜肉。

        选新鲜鱼或羊的嫩肉切薄片装盘,直接就往桌上端,谓之为脍。

        二曰烧烤。

        烧烤这东西,大唐可比后世发达得多。以至于,不光食店酒肆之中有各种烧烤售卖,连寻常百姓家里,一般都是两眼灶。

        一眼是封口的锅灶,上面坐着陶锅,煮饭蒸菜;另一眼就是敞口儿的烤灶。

        所谓脍炙人口,“炙”就是烧烤。

        而“脍炙人口”这个成语,也足见古人对食生和烧烤的重视了。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以吴宁这五年来的所见所闻来看,正如后世的书本上写的那样。

        华夏的封建体制,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饮食,在南宋之前,都属于摸索阶段,真正成熟是从南宋往后。

        而唐代之所以成为华夏历史的骄傲,更多的是因为军事实力和国家影响力。

        人们只看到封疆万里、千邦来朝,只看到文化的包容和融合,却忽略了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还很落后,文教体制尚在探索。

        说心里话,五年的打磨,让吴宁早就褪去了初来时的自信。

        有时候就在想,你说我学什么会计啊?要是学理该多好?

        这个时代更缺少的是理科生的技术,而非他这个文科生的算计。

        换做是一个学冶金的,或者是学物理的,哪怕是学化学的,随随便便弄出点什么,也是能改变世界的存在。

        好吧,说远了。

        总之,看着眼前的食材,生吃、烧烤,再加上水煮和气蒸,当然煎炸的做法也是有的,这就是吴宁在厨房里能够使出来的所有本事。

        至于吴宁能不能开个挂,鼓捣点后世的做法,什么秘制烤翅,砂锅菜之类的。

        呵呵,实在不巧,后世的吴宁不但学的不是理科,而且只会吃。

        就他现在的手艺,还是穿越之后被逼出来的,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牌的丑舅啊!

        他那个娘舅,别说厨艺,人家根本就不进厨房,宁可饿着也不沾半点油烟。

        没办法,从十岁开始,灶房就已经是吴宁的专属领地了。

        印象中,若不是口渴的实在难忍,进来舀上一瓢水,娘舅是说什么也不来的。

        但是,话说回来,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毕竟是穿越来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招呼吴黎和虎子洗菜剥葱,吴宁开始忙活了起来。

        先

        先熬汤。

        把卖回来的猪大骨,还有半只肥鸡,洗净下锅文火慢熬。开锅之后,又抓了两把收拾好的蘑菇干扔了进去,之后就盖上锅盖再不理会。

        今天这顿饭,可就指望着这一锅好汤了。

        接过虎子洗好的一把水芹菜,左右仔瞅了个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