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秦华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57章 建安元年(1/2)
        秦华的大军迅速向着并州集结,终于在鲜卑军队击溃并州守军之前到达。

        面对五十万之众的秦军,就是轲比能也不敢轻举妄动,他只是不解为何秦华会忽然多了这么多的军队。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原因。

        张辽的使者前往了鲜卑大营,将中原发生的事情都告诉给了轲比能听。

        当他听到秦华居然同时击溃了袁绍和曹操之后也大为惊讶,虽然听说过秦华的事迹,但是没想到他能做到这种地步。

        只是这样还不足以让轲比能退兵,这次发动三十万大军,鲜卑这边的消耗也非常巨大,所以他提出要秦华予以补偿才能退兵。

        对于这种要求,张辽甚至都没有请示秦华就直接拒绝了。

        于是两军就开始对峙起来。

        一边迫于秦军的人数,不敢轻举妄动。一边则是因为内部的军队还未整合完成,加上粮草不足,也不想妄起兵戈。

        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了兴平八年的一月。

        轲比能在探子调查完中原大战的具体消息后,这才真正相信张辽的话。

        知道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也就不在继续消耗下去了,果断的选择了退兵。

        于此同时,随着经过一个冬季,河北的瘟疫也控制了下来,华佗亲自率领太医院的医者前往河北。

        自此秦华的内忧外患完全解除,他开始大力整顿内部,消化刚刚获得地盘。

        刘协在一月一日这天下诏,改国号为建安,所以兴平八年也就是建安元年。

        秦华开始使用自己摄政王的权力,对军政同时进行改革。

        政务上,秦华决定废除原来的三公九卿制,改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在东汉已经有了雏形,所以改变并不算太突兀。)

        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全国各大政令的签发。

        中书省设中书令一名,秦华原本属意由贾诩担任,但是贾诩再三推辞,最终还是由荀攸接任了这个位置。

        中书令还有数名仆射辅助,由新加入的沮授、刘晔(官渡之战中被秦华所俘)、田豫等人担任。

        这倒是让这些人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明明才刚刚加入,居然就能获此高位。

        门下省名义上属于皇帝的直属单位,不过现在就是秦华的直属。

        像是贾诩、郭嘉这些不愿进中书的,都是归于门下省。包括禁卫军、夜鹰这些军队都归门下省统领,不受六部中的兵部管理。

        最后是尚书省就是指六部尚书。

        六部分别是礼部、吏部、户部、刑部、工部以及检察部。

        以此六部管理天下大小事物。

        其中五部与后世的大体相同,唯有检察部是秦华新增的,他的职责类似御史台,但是管理的事物更多,不但监管各级官员,同时也管理民间的事物。

        比如一些为祸乡里的恶霸,百姓敢怒不敢言的时候,检察部在各地的分部就有义务检举这些人。

        至于取消的兵部则是由另一个部门代替。

        代替兵部的部门名叫将军府,秦华自封天策上将军,名义上是将军府的主管。

        这个部门有点类似后世的军委,秦华知道只有掌握住军队才能有政权,所以即使是张辽等人他也不放心交给他们,唯有自己亲自主管。

        接着是军队方面的改革,秦华将麾下的军队划分为五个军区。

        同时也诞生了五位元帅,有这五人统领各自的军区。

        秦华规定军队平时只能各自的军区活动,凡是超过三千人离开自己的军区都需要进行报备。

        军区的建立就是为了以后实施军政分离,现在各地诸侯之所以能够划地为王就是因为他们都拥有军权。

        一旦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