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王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七章 六祖慧能大师(1/3)
        禅宗六祖“惠能法师”的故事。关于六祖的法号,有称慧能的也有称惠能的。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

        但据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过一段对话。

        惠能,可上惠下能也。

        父曰,何名惠能?

        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

        此外,六祖法体真身安放地南华寺亦以惠能为准。他是中国唯一保留肉身的高僧。尸体至今未腐。他也是禅宗最后一位嫡传弟子,在他之后,就不在传衣钵了。

        其实惠能大师也未必不认识字。因为有一次,他的师父弘忍大师暗示他晚上去他的禅房的时候。慧能就是用筛子的“筛”字,一语双关来与弘忍对话的。如果他不认识字,怎么知道筛字下面是师呢。只是他不写罢了。

        所以,你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吧,他老人家都无所谓,旁人还纠结什么呢。”

        好了,开始讲故事了。目不识丁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自达摩祖师东来震旦,也就是中国,开创了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先是传法和衣钵给慧可大师,达摩祖师走的时候,对慧可大师和徒弟们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留下了楞伽经,并嘱咐二祖,衣钵传到六祖就不再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说法的多,而真正修行的人少。

        六祖大师慧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慧能大师俗姓姓卢,原籍河北范阳,父亲做官时被贬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

        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去给一个员外去送柴,他听到买柴的员外正在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慧能若有所悟,忙问员外这是什么经文,员外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并说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

        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当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是岭南人,又是个獦僚(当时被称为野蛮人),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虽分南北,但佛不分南北。獦僚身虽与和尚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大师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

        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一次也没上堂上去听法。这一天,五祖弘忍大师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

        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的人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

        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因为慧能不识字,当然也不会写字,就让一位来寺里的文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

        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