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文渊陆玉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22章 镇国公府(1/3)
        第二天上午,蒋文渊正在房里专心读忆。便听掌柜的亲自来敲门,是有贵客拜访。

        蒋文渊寻思莫不是哪位同乡?当即整理了衣冠打开门。却见来人长身玉立,仪表堂堂却素不相识。

        蒋文渊眸光闪了闪,心中有了些猜测,上前作了一揖。一番寒暄后方知来人竟是镇国公世子。

        蒋文渊忙请他进到室内上座,让阿平奉了茶。

        镇国公府以军功起家,元允身为镇国公世子,本身也是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

        行伍之人素来直爽,元允开门见山道:“不瞒蒋兄,你昨日救下的那个孩子,正是犬子。他趁着值守的婢子磕睡,避开了下人侍卫从后院的狗洞溜了出来,若非你相救,他昨日怕是讨不了好。”

        “世子言重了。”蒋文渊笑着道:“这么大点的孩子正是好奇玩皮的时候,这是天性。

        我家里也有个这么大点的皮猴子,跟着他的哥哥们下河摸鱼,上山打鸟,上窜下跳的,没少被家里人揍。”

        都是当父亲的,元允被提起了兴:“听你这么,蒋兄家似乎孩子不少?”

        蒋文渊笑道:“亲子只一个,侄儿倒是有一群,组个蹴鞠队绰绰有余。”元允讶然:“那还真是人丁兴旺啊!”

        就着这话头,俩人天南地北七扯八扯的竟然聊了一上午。蒋文渊觉得元允大气爽快,不仅学识渊博,还没有勋贵子弟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元允觉得蒋文渊明明一介文人,却没有文人那种酸腐,性子也是憨厚爽朗,对于守边军士更是崇敬有加。

        一番谈话下来,地位天差地别的两人,竟意外的投缘,颇有些相见恨晚之意,也是件奇事。

        送走元允,看着屋内留下来的三口大箱子,蒋文渊满心复杂的打开。

        第一箱是绸缎,压得紧紧实实的。尽管他对布料之类的了解不多,但看那上头的花纹织锦,也知晓定不是凡品。

        第二箱是书籍墨。他翻了翻,这其中竟有好些孤本。

        还有一方端砚、一整套的湖、两块松烟墨,均是极为名贵之物。蒋文渊从前只听过,这还是第一次见,当真是心惊不已。

        最后一口箱子是最实在的金银。

        箱子一共三层。上面两层是银子。十两一锭的银元宝五个一行,排了五排。一层是二百五十两,两层就是五百两。

        最下面一层是黄金。也是十两一个,共二十五个金元宝。

        按时下一两金十两银的兑换比例,不算其他,光这箱金银便足有千两之巨,着实教蒋文渊倒吸一口冷气。这镇国公府着实是大手。

        这些东西拿着着实烫手,但退回去那是万万不能的。

        思来想去,他只好将宝贝女儿塞给他的那包人参中,取了最粗的那支,亲自去选了一个极漂亮的锦盒装着,让阿平送去了镇国公府,算作是回礼。

        且当家的镇国公世子夫人曲氏,听下人来报,门外有个叫蒋文渊的举子差人送来一个锦盒,是给老夫人补身体的。

        这个蒋文渊曲氏是知晓的,那是救了儿子的恩人。

        昨日夫君还特地备了重礼前去答谢,回来后起此人,言语中颇为欣赏。须知,这满朝文武,能入她夫君眼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因此,听这样的人物派人送东西过来,曲氏也颇为好奇,赶忙让人请进来。

        婢子将盒子呈上来,方揭开盒盖一看,曲氏便惊了一跳。

        但见盒中躺着一支儿臂粗的人参,全须全尾,隐可窥见人形。目测至少九两往上,至少有数百年之龄。

        曲氏出生名门,自见识过不知多少好物,但这样的人参也是第一次见。

        但凡人参在八两往上,那都是天材地宝般的存在,可遇不可求。不曾想,今日便叫她见着了一支。

        曲氏稳稳了心神,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