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乐大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三章 面圣(2/3)
梅,吟词作赋,但朕不一样,朕不喜江南的钟灵毓秀,杏花烟雨,独喜北方的黄沙孤烟,策马奔腾。”

        他这话说得倒是真的,靖难功成十五年,这位靠篡位登基的皇帝就没在京师应天府呆过几年,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北  京行在的燕王府里,琢磨着怎么再搞一搞北元。

        “可惜北  京行在发生鼠疫,朕只能被驻足这里,汤爱卿,这件事你应该也知道了吧?”朱棣问道。

        “臣已经知道了。”汤宗回道,“皇上,臣听闻太医院六位御医已经去了五位,皇上爱民如子,大明一定能度过难关,新都城的建造臣听说工部尚书师逵也已经亲自去了,相信也能按期完工。”

        “嗯。”朱棣点头,“所以北  京行在的事情,朕是放心的。”他说完话头一转,开始奔入主题,“只是奉天殿暹罗使臣刺驾一事,久久未能解决,实在不妥,汤爱卿,你也认为是贡品故障,意外所致?”

        终于绕回了正题,汤宗长舒一口气道,“回皇上,贡品故障、意外所致这个结论盖印的时候的确是臣的意见,不过现在却不是了。”

        他说完从怀里掏出那两片牛胃残片,恭敬呈上,“皇上请看。”

        黄俨接过递给朱棣,朱棣拿起来左看右看,不认识,奇怪问道,“汤宗,这是什么东西?”

        汤宗道,“皇上,这是臣刺驾案当天回去在衣服上发现的,但苦于到处查访,却一直没有结果,直到十几天前,臣的属下车在行才查探出这其实是牛胃,皇上请想,暹罗国进宫的天鹅座大梵天四面佛里怎么会有牛胃呢?”

        朱棣拿着残片翻来覆去看,也是奇怪,最后看向汤宗,“你细细说来。”

        “是。”汤宗开始讲述,“刺驾案当日,臣得到这块牛胃残片,却不认得,于是派大理寺评事车在行调查,可因为京师全城戒严,不能外出,城内铺面也是闭门谢客,他查访多日,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直到三法司会审结束的当天夜里,他才从一家官府特批的牛肉铺里问到,这原来是块牛胃残片,之所以呈现如此颜色,是因为被外物所侵,臣闻之消息,立刻就觉得三法司的结论错了,本欲进宫请罪,正好赶上黄公公来宣臣进宫,臣本想一五一十将事情告知皇上,奈何发生了北  京行在鼠疫之事,没有成行,只能先将事情压在心里,之后又因一些事情耽搁了十几日时间,直到现在,臣才有机会禀明原委。”

        他说完跪下,“三法司的结论的确有些唐突,还请皇上降臣不查之罪。”

        汤宗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只是着重强调了车在行的调查之功,而且将拖延耽搁的原因一笔带过,只说是因“一些事情”,当然朱棣心中清楚的很。

        朱棣闻言没有让他起身,“汤宗,你既然有这块牛胃残片,纵然不知是何物,当也是疑点,为何还要在口供上签字盖印?”

        汤宗道,“回皇上,疑证从无,这是臣断案免于冤假错案的依据,臣在口供上签字的时候,的确没有发现别的问题。”

        朱棣翻看牛胃残片,“这块牛胃残片,郑赐和陈瑛知不知道?”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却内藏危机,一方面是他当时询问郑赐和陈瑛的时候,两个人压根就没有提这么个东西,口供上也没有提到,他们是不是在有意隐瞒什么,另一个方面,如果是你汤宗知道却不说,是不是有贪功欺瞒的意思。

        “郑大人和陈大人不知道,臣没有告知他们,皇上,三法司十天的审理,臣基本可以认定,普密蓬虽有欺君之罪,王仪房昭等也脱不了疏忽过失的干系,但他们却都不是行凶之人,况且四面佛的构成也不仅仅有黄金,还有虎筋铁器之物,这物件已成残件,只留这一点,十不存一,即便将此物拿出来质问也不会有结果,当时此物材质不清,用途不明,不足以成为证物,它代表什么,臣不敢妄下结论,奉天殿的案子太过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