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戏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初入三国 第十九章 平叛(4)(1/7)
        吕隆带领三万大军行军到增城,得知罗厉、李桓率领十万(诈称)大军来战,当下在增城驻守,与众将商议这仗该怎么打。正在此时却得到了桂阳郡内豪族趁陈表离开桂阳,桂阳郡内兵力不足的时机,攻伐县城以掠夺资源。陈表得到了桂阳太守刁玄的紧急回援命令,原来自罗厉攻伐桂阳郡后,桂阳郡内一些豪族见刁玄无法奈何罗厉,已知刁玄军虚无力,待陈表领军入交州后,便起兵攻伐县城,掠夺资源以肥自身。刁玄无法只得又下令命陈表速速回桂阳救援,由于陈表带领的多是桂阳兵,所以陈表顾及手下士卒的心情,只得向吕隆告辞,自己率军回桂阳平叛。吕隆知道陈表的无奈,也只得送陈表离开。陈表这一走带走了四千人,吕隆原本就兵力少于罗厉,这下陈表的离开就更让吕隆头疼了。但是留赞却说道:“主帅不必担忧,敌人不过是边荒夷越,蛮族宵小,纵使八万大军有何惧焉?我有三利,而敌军有三害,我军上下统一军令畅行,而敌人分为罗厉、李桓两部,彼军令不一,战时必互相推诿,此为一利一害也。我军奉王令讨叛贼,师出有名,将士必奋勇争先,讨贼立功。敌人叛首士徽已诛,如今是独力难支,敌人士卒也知晓是与王师抗衡,心中有胆怯之心,不能全力而战,此为二利二害也。又我军有城池防守,以逸待劳,补给不缺,后勤不断。而敌军从龙川远来,劳师已疲,又无粮草继之,只要我军与其消耗,其八万大军必溃,此三利三害也。我军有此三利,而敌军有此三害,何愁不能破敌“?吕隆闻知留赞的分析之后,心情也激昂起来,遂命全军出发与罗厉军决战。

        两军在增城以北的一片丘陵地带相遇,吕隆也想选择平原地形,但无奈,若是退后,后面增城城小容纳不了三万大军,到时罗厉可以据守增城为指挥部,分兵进击,罗厉有八万大军自然底气十足。吕隆将指挥部设在一座丘陵的最高处,这时黄寻出言说道:“如今敌军刚入战场,彼归属罗厉、李桓两人统辖,号令不一,我请求今日夜袭,先挫其锐气,李桓之兵较罗厉之军军备参差,我若先破李桓一阵,罗厉必会责难李桓,离间二人之信,则此战我军胜机必显。还请将军允准”。吕隆知道黄寻之所以前去夜袭,其一是要打出自己的名气,其二也是为自己这个主帅争气。诸葛恪一直看不上自己,因为自己是吕岱次子,而诸葛恪是诸葛瑾长子,按照礼教长子是获得父亲的爵位以及所有部曲和财产的。所以诸葛恪瞧不上自己,但是这个平叛主帅的位子却让自己坐了,那么自己就得拿出本事让诸葛恪闭嘴。黄寻作为自己的手下大将(无论黄寻自己认不认,至少在诸葛恪的认知中,黄寻是吕隆的手下)当然出战先胜一场,就是给自己长脸的行为。吕隆当下准了黄寻的求战要求。黄寻得了吕隆的允准后,回到军营,叫来吾彦、赵达等人告诉了今夜夜袭的计划,并派徐四前去查探,哪处是李桓的军营,毕竟李桓的装备还是以皮甲居多,攻击李桓更有效率。徐四得令之后,速去查探,待到酉时,徐四回来,将李桓所部军营位置告诉了黄寻,黄寻当即命令全军两千人开拔,直向李桓军营进军。

        黄寻所部到了李桓军营前面的丘陵隐藏起来,准备到子时发起袭击。而后徐四告诉黄寻,此军营之主将乃是李桓之子李冲,黄寻更加心稳,李冲一听就知道是靠着父亲的威风领军的官二代,毫无军事经验,应该没有防范意识,只要我军将正常巡逻的守卫干掉,今夜此战必胜。待到子时,黄寻直接命赵达率摧锋营先阵,吾彦领奉难营继后,徐四领人先暗中将巡逻守卫暗杀掉。赵达在徐四的信号指引下直接带人从没有巡逻的那里发动了进攻。只见赵达又是惯有的装备,鱼鳞铠、大砍刀带领摧锋营的勇士陷阵入营,李冲军营的士卒们还在酣睡,登时有许多人在梦乡中去见了阎王。其他惊醒了的士卒起来见眼前袍泽的鲜血汇聚成了一汪血池,心里胆小的,瞬间就奔溃了,这些人操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