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过那春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土能生白玉(1/2)
        张旺听说陶晓伟舍命救人的事,拉着王福贵来他家看他。张旺卷起一本书递到陶晓伟嘴旁,学着记者采访的样子,问:“陶晓伟同志,请你谈谈当时舍己救人想到什么?”

        陶晓伟见逗他,没好气地说:“我什么都没想到,就想救人。”

        张旺再三央求,陶晓伟不情愿地把那天发生的事简单讲一遍。

        王福贵揶揄他说:“刘江表妹的女伴我见过,漂亮苗条。想必我们的才子看上人家,英雄救美呢。”

        陶晓伟见两人一唱一和,寻她开心,干脆主动出击:“张旺,我前天去王家碾米,你大嫂也在碾米,她说呀,王大妈忙着把娘家的姑娘撮合给某个人呢。”说完,拿眼盯着王福贵,不容分辨地问,“从实招来,那姑娘叫什么名?长得怎么样?”

        张旺平时常被王福贵逗乐,今天见机会来了,立即和陶晓伟统一战线,也追问王福贵实情。王福贵急得涨红脸,忙辩解:“没有的事,那姑娘矮墩矮墩的,谁喜欢呢?”

        “张旺你看,是不?我就说嘛,王福贵最急相亲。”

        三人呵呵笑起来,王福贵笑得很尴尬。

        礼拜天,陶军红夫妇又唠叨不停地说卖鸭,陶晓伟拖不下去,只好闷着头一只一只地把鸭子抓进鸭笼。除了陶晓伟闷闷不乐,一家人都乐呵呵挑鸭子到街上卖。

        农忙高峰一过,王福贵就怂恿张旺和陶晓伟,要上公婆山挖金钟根。他心里早就盘算着怎样攒够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二手货的也行。

        陶晓伟说:“那片山坡长满金钟根,我们三人挖不来,叫上刘江他们三个,我们六个人一起去挖。”王福贵和张旺都说好。说干就干,张旺负责通知另外三人准备好锄铲刀耙等工具。

        第二天,王福贵第一个来到陶晓伟家,他跑前跑后忙着收捡工具,六个小青年带足干粮,结队出发,直奔发现巨蟒的那片灌木林。临近中午,他们一行来到灌木丛生的山坡。入冬,金钟根藤蔓依然张开着肥大的叶片,只是失去了夏天的油亮,变得蜡黄,宣示着历经十数年的顽强活力。

        小伙子们一看满眼都是壮硕的金钟根,个个心里乐开了怀,他们年轻力壮,人人甩开膀子抡起了锄铲,干劲十足地动起手来。

        刘江身体最壮实,力气大,不一会儿就掘开了一株金钟根根薯的土壤,兴奋地说:“快看哪,我从没见过这么粗壮的金钟根,都像小孩的手腕一样大啦,还是人形的呢。”

        那边王福贵也扒开了一处金钟根,惊奇地叫道:“天哪!人形金钟根,那么粗大,太罕见了。”

        一时间,大家都兴奋地叫嚷起来。

        公婆山土壤肥沃,野生金钟根享尽这里的优厚阳光雨露,自然生长到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都有,根薯积淀成人形,药分完善,已成至尊珍品药材,药效堪比人参强。

        六个小伙子喜滋滋地埋头挖掘,不知疲惫。一直挖到傍晚。看看天气不早了,陶晓伟急忙召唤大家停下锄铲,整理装框。只半天多的时间,他们就挖到了满满两担四箩筐的金钟根,根根都是那么粗壮硕大,人形根块就装满了一箩筐。

        张旺兴奋地涨红了脸:“我和爷爷上山挖金钟根,一年都挖不到小半筐人形根薯呢!我们发财了。”

        他们兴高采烈,一路说说笑笑,即使干了半天活,还像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都争着轮换挑箩筐。

        太阳迫近山头,黄灿灿的霞光洒满西天。中天的苍穹灰蓝静谧,显得特别神秘深邃。

        不知不觉间,天完全黑下来了,山路变得模糊。天边的半月从薄云中钻出来,洒下一片淡淡的清辉,一行人就着月色小跑起来,完全不知疲惫。

        快到村口了,王福贵首先叫起来:“我们今天旗开得胜,喜获丰收,我看先不要在村里声张。”

        张旺附和着说:“对,找一个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