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生活区(2/3)
养30只,按半年出栏计算,一年产出羊肉大概0.6吨左右。

        还剩下100平米,其中50平划分给了鱼类。赵长星打算建一个鱼池,每年能产出个几百条鱼就行了。剩下最后50平同样建了个池子,养殖一些海带,莲藕,水藻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

        综合算下来,畜牧水产养殖区年产各种肉类大概能有13吨的样子。但这是在全功率运转的前提之下,食物需要充足供应。

        而现阶段,一号基地很显然并不具备如此充足的食物。要知道,就算加上各种蔬菜,无土栽培车间年产食物总计也就是10吨多点的样子,全做成饲料都不够吃。

        “现阶段计算,将所有作物植株都算进来,比如玉米杆,水稻杆,大豆杆,麦秸什么的,再补充一部分粮食,大概可以支持畜牧养殖车间总生产效率的30左右。再多,就会对粮食储量造成影响。这个效率,有点低了啊。”

        在原有的基地规划之中,畜牧水产养殖区域原本就无法达到全功率生产的水平。这需要赵长星带领着新一代的人类,自力更生建造出更多、更大的无土栽培车间,有了足够的粮食产出之后才能达成。但现在,赵长星并不满足于这个局面。

        只要一想到数年之后就要出生的30个婴儿,他就无比迫切的希望仓库之中能储备更多的肉和更多的粮食。

        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我再想想,再想想……唔,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淀粉反应釜直接合成淀粉来充当饲料了。”

        可是这项技术并不成熟,当初的地球之上并没有大规模合成淀粉的技术。否则,火种号飞船之中必定会有相关的设备。

        “我现在只有两个反应釜,每天只能合成那么几斤淀粉,起不了什么作用。造更多反应釜也不现实。唉。”

        思来想去,赵长星只得满是遗憾的接受了畜牧水产养殖区在现阶段只能以30功率运转的现实。这样算来,年产量就变成了大约两万枚鸡蛋、3.5吨肉类的样子。

        因为产量降低的缘故,赵长星此刻也不用将畜牧水产养殖区内部全都建出来了,只建出一部分,够当前使用就好。这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只用了大约半年就全都建完,于是,全新一批鸡鸭鹅猪牛羊便放了进去,并开始在全自动养殖系统的看管下慢慢成长。

        在初步完成了“能量与物资闭环”之后,一号基地的建设再度迈入了新台阶。接下来,赵长星便开始了一号基地之中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域的建设。

        生活区。

        现在人口数量还比较少,孩子们也还太小,生活在火种号飞船之中还算可以维持。但等以后人口数量多了,居住在塞德娜星一号基地之中便成了必然。

        在赵长星的规划之中,新一代人类在未满18岁的时候都将生活在火种号飞船里,满了18岁,就要搬到这里来居住了。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防止塞德娜星低重力环境对儿童成长发育造成影响的缘故。

        一号基地产出的物资极限供应人口大概在二百多人的样子,这其中包括大概40名成年人,以及一百多名婴儿、幼儿和少年。再多的话就要闹饥荒饿肚子。

        综合来算,一号基地生活区这里要居住40人。按照一间房20平米,居住两人,40人便需要至少400平米的居住面积。在此之外,还需要规划人们的娱乐区、食堂、休闲区等地方,算上走廊等面积,以及建筑所占用的面积,总的算来,生活区总占地面积要高达3000平米的样子,比无土栽培车间还要大。

        但这没有办法,总不能让人们都居住在狭小的鸽子笼里,这样时间长了心理会出问题的。

        此刻,算上之前已经完工的六个建筑,再加上此刻的生活区,总占地面积已经高达8000平米左右。

        在畜牧水产养殖区投入运转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