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求豆麻袋!(1/3)
        不大的屋子里塞得满满当当,不仅挤进了十几个人,桌上、地上摆满了村民送来的各式礼物,甚至外头还栓着两只正咯咯叫的母鸡。

        村子里的郎中有资格拿到这样的待遇,昨日朱杰抬回去奄奄一息,今日已能说话了……李善心想,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人的体质说不定更强一些。

        坐在主位的朱氏笑着和众人寒暄,不时提起……早年就教导儿子,要以义为先,路遇此事不肯相救,此失义也。

        一旁有个青年笑着说:“大郎,昨日那肚兜还回去没?”

        屋内登时哄然大笑,一族之长的朱玮都笑得喘不过气来,李善忍不住甩锅,“是朱八……”

        站在门边的朱八立即高声打断,“是你让我去拿的!”

        李善都被气笑了,正要掰扯个清楚,一个小小圆圆的光脑门突然从门外冒了出来。

        小和尚拉着李善的衣衫,眨着眼问:“大郎,八兄说昨日你去了平康坊,那是作甚的?”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又是一阵爆笑,朱玮忍笑将人都赶了出去,对朱氏说:“大郎也十六了……他这等身份,娶妻不好说,要不先纳妾?”

        朱氏有点意动,看了眼李善。

        李善无所谓的耸耸肩,“娶妻娶德,纳妾纳色。”

        朱氏拍板道:“那就先挑两个丫鬟。”

        平康坊那个小妖精倒是不错,李善有点惋惜,可惜是教坊司的,自个儿可没本事弄出来。

        又闲聊了一阵,朱玮脸上浮现愁容,“今日听得消息,若东山寺被裁撤,寄托田产户主需出丁应府兵,还要补缴四年税赋……”

        “四年税赋?”朱氏气极反笑,“不过四五年光景,西京府库的麦粟都用完了?”

        屋内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后,朱氏才开口,“实在不行,到时候我去……”

        “朱家沟两百三十户,他能管得了几个?”朱玮摇头道:“到时候你若不肯……等战事歇了,就回岭南吧。”

        朱氏斩钉截铁道:“不回岭南!”

        一旁的李善将手里的黄豆从左手倒腾到右手,再倒腾回左手,耳朵竖的尖尖的,母亲和朱玮可不会在前身面前说这些话。

        “大郎?”

        李善对母亲露出个温和的笑容,“孩儿知晓以前错了,今后都听母亲的。”

        朱氏露出个满意的笑容,对于一个已经失去丈夫的女子来说,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

        不过,李善的确不想回岭南。

        要知道这是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诗酒风流的长安,这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

        这是贞观之前的长安,是即将开始贞观之治的长安,是即将威服四海,力压天下的大唐京兆长安。

        脑子进水了才会回岭南!

        如今的岭南是什么存在?

        直到北宋年间,岭南还是贬谪官员、流放犯人的主要地点,差不多和清朝的宁古塔一个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后世还以为苏轼是在赞美岭南呢……

        “何时查验尚不知情,倒不是十大德,据说是个挂单的外地高僧,法号玄奘。”朱玮丢下这句话起身离去。

        李善龇牙咧嘴,居然是御弟。

        ……

        母子俩相对而坐,桌上摆着两碗粥,黄橙橙的,看起来是小米,实际上这是粟米,这个时代关中最主要的粮食之一。

        留在长安,不登裴门。

        自从昨晚李善做出这样的保证后,朱氏脸上渐渐有了些暖色,但正在食不下咽的李善随口提到做些买卖,赚些银钱的时候,朱氏的脸色又难看起来。

        “不能经商!”朱氏斩钉截铁道:“一旦经商,日后难入仕途!”

        看李善懵懂模样,朱氏冷哼道:“河东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