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义庄守夜人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烟鬼者,天厌地弃,天雷灭之(1/2)
        春寒料峭,地面结了一层薄薄白霜。义庄墙头,五彩大公鸡昂头挺胸,仰天长鸣。

        此时,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四九城新的一天开始了,勤快的人家早早穿衣起床,生火做饭。

        街口胡同里,早餐摊子零零散散的陆续营业。热气腾腾的包子蒸笼高高摞起,大锅里胡辣汤咸鲜可口,北地卤煮火烧,豆浆油条南方肠粉虾饺等各色小吃应有尽有。

        昨夜经过一场喧嚣,守夜人们也下了职,交了班。大部分按着各自的喜好,直奔目的地而去。

        而有三个守夜人则紧跟在韩宣武后面,俨然一副跟班模样,里面甚至有五六十岁的老头,譬如老酒鬼。

        论资历,除了义庄后院尸家重地里的聋哑老人,武爷当排第一。

        论本事,原来就百无禁忌,现在更是从阎王爷手里挣回了性命。任谁不羡慕感叹武爷福大命大、造化大!

        别看只有三个人,这还是韩宣武生生拒绝了大部分人后,剩下的实在抹不开面,只好勉强收下。

        片刻后,一个卖灌汤包的摊位前,七八张方桌沿墙边一字排开,韩宣武忽然停住了脚步。

        有机灵的跟班,抢先一步小跑到最近的方桌前,用袖子使劲擦干净凳子,回头神色谄媚的喊道:“武爷,您坐!”

        韩宣武瞥了他一眼,此人断了一只胳膊,五官很囧,外号叫一只手,真名未知。

        “有心了!”韩宣武对其点点头,随即施施然坐下。

        挣命嘛,一点不寒碜!

        “来六笼屉包子,紧着武爷这桌先上,钱都记我账上!”

        老酒鬼见状,急忙对着摊主高声吩咐。

        为了能和武爷一起排班,囊中羞涩的他也是拼了。

        剩下的几人见事情都被别人抢先干了,只得神情怏怏不乐,坐到周围方桌上。

        见此情形,韩宣武微微一笑,也不多言。

        吃罢早饭,一行人又穿街过巷,走回义庄。

        等看到义庄的青砖高墙,韩宣武就听见里面响起阵阵高声哭喊,这是又有客死他乡之人起棺返乡,或是有外地人来此寻得亲人尸身。

        义庄里从来只见哭音悲切,那里听过笑声欣喜。

        转过街角,远远看见义庄门口,站着两个衙役,其中一人。韩宣武曾在孟关记忆里见过,那一声冷笑,至今还历历在目。

        走的近了,韩宣武不冷不热的抱拳行礼:

        “捕头。”

        那衙役看见了他,勉强也回了一礼:“武哥。”

        衙役和守夜人同属下九流,社会地位低,大哥不说二爷。

        再说别看义庄晦气之极,但它可是一门极赚钱的行当,赚钱的花样极多,有存尸钱,敛容钱,寿衣钱,起棺钱,出门钱,供养钱和香纸钱等等,棺材还得另外收钱。

        京师人口过百万,每日流动人口最少十几万人。哪天不死个百八十号人。

        因而原本属于户部管理的义庄,却生生被内务府抢了过去。

        “捕头,这是领人过来寻亲?”

        “嗯,事主是沧州人士。”

        韩宣武心中有数,脸色更加的冷淡,随便拱了拱手:“那回儿见。”

        不等那人回话,他低头走进院子里。

        果然,大院里,孟关父母趴在儿子棺木上,哭的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韩宣武心头一颤,急忙低头躲开。

        天下不平事太多,谁也管不过来。而且乱世将至,挣命谋口饭吃都不容易,他也是平常一老百姓,无权无势,帮不上什么忙。

        半晌后,韩宣武从账房里出来,领了这个月的俸禄和分红,将跟班们打发走后,打算回自己住处。

        他租的地方是一处独门小院。院子不大,由四间房子围成,中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