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起代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五章 猛士归心(1/2)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黯淡下来,将车马的影子拉的细长。

        “长孙将军何在?”车舆内传出贺兰明月清冷的声音。

        “臣在!”

        “天色已晚,将军可有安排。”

        长孙肥立于马上,恭敬作答:“禀夫人,前方便是白登山,其地据独孤部约百里,臣计划在白登山扎营,待明日天亮后再出发”。

        “有劳长孙将军”。

        夜晚,白登山,鲜卑武士就地砍伐木材,燃起一堆堆篝火,聚拢在火光周围,嚼着奶酪与肉干,唱起了鲜卑人的牧歌《大鲜卑山》。

        “看那巍峨壮阔的大鲜卑山”

        “威严的天帝在它头上伫立”

        “高耸的神明在它额上供奉”

        “九天玄女曾赐予它念珠”

        “宇宙声息传入它的慧耳”

        “光明不灭滋养它的眼睛”

        “芬芳五谷哺育它的身躯”

        “它左肩扛着北斗七星”

        “右肩托举南斗六郎”

        “它左手拿着角骨弯弓”

        “右手握着锋利箭簇”

        “我们都是它的子民”

        “我们都是它的子民”

        “我们都是它的子民”

        鲜卑人的历史并没有过多荣光可以追溯,因而他们的诗歌大多都是以歌颂起源与记述生活为主。

        鲜卑族源于被冒顿击败的东胡部族,他们世居鲜卑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俗至武帝时,汉军屡次出塞,击败不可一世的匈奴,迁徙乌桓入幽州五郡,鲜卑人的生存空间开始变大。

        后汉初年,匈奴分裂,鲜卑应运而起,并吞匈奴十余万帐,初露峥嵘至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草原,号称控弦之士十数万,屡侵中原,桓灵二帝不能制,待檀石槐死,鲜卑诸部离散,开始衰落。

        及至汉末,鲜卑在轲比能的带领下再度崛起当时曹魏四面受敌,东南孙吴,西南蜀汉,北方鲜卑,西北羌胡只得被迫放弃云中、五原、朔方、定襄等郡,鲜卑势力首次大规模进入中夏。

        又数十年,晋一统天下,兵威始振,四夷臣服,然而这不过是表象罢了,魏蜀吴三国长期攻伐,早就耗干了汉民族的血液。

        不久,西晋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侵扰华夏,中原一片腥膻,血火交融鲜卑七部也借此时机踏上了更大的舞台。

        七部计有慕容、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宇文、段。

        慕容部雄据辽东,接受西晋官爵,招揽辽东汉人,任用豪强士族,其后建立燕国与其同源的一支居于浇河,建立吐谷浑政权,疆域广阔。

        宇文部与慕容部同居一处,二者之间多次发生战争,之后在一次大战中败给了慕容氏,部族散落各地,其中一支迁居饶乐水,与当地民族融合,自称“库莫奚”段部鲜卑同样亡于慕容氏之手。

        拓跋部与其余几部不同,他们世代效忠西晋王朝,晋帝司马邺赐封其首领代王,永嘉南渡后,拓跋氏定居代北之地,势力逐渐壮大,直到代国灭亡。

        秃发部与拓跋部同源,西晋初年迁徙至凉州一代乞伏部属陇西鲜卑,居高平川,有帐数万,二者势力也都颇为强盛。

        综上所言,除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宇文部,段部,整个鲜卑的势力仍旧无比庞大苻坚虽然摧毁了燕国、代国这两个鲜卑政权,却丝毫没有伤到其根本一旦时机到来,燕代可以轻易复国。

        在这之前,拓跋珪只需要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实力即可这个思想放在当下,就是要使这几十名鲜卑武士彻底归心。

        拓跋珪有预感,他在独孤部的生活绝不会风平浪静若是失去了这些爪牙,能不能活到成年都是个未知数。

        想完这些,拓跋珪大步迈入众武士唱和的篝火堆中心,舞蹈起来,众武士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神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