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豪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百九十六章:最后的终章(1/3)
        所谓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大明可谓是整个华夏历史上最为悲情,最为悲催的朝代。

        前期国力强盛,甚至有可能开创全新的世界,成为世界级的霸主。

        可到最后确并未闯过所谓的国运天花板,最终只能变为文官,豪商的玩物,最终不仅自己灭亡了,还连带着华夏步入了无尽的深渊。

        实际上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来论,都不能怨大明。

        就如那文官口中所说耗费甚巨的七下下西洋。

        真正情况其实大明不仅没有破费,反而大赚特赚。

        因为没有如刘建这般方便的贸易路线,铁路,公路,轮船加持。

        在大明,特别是华夏古代,地域带来的隔阂是无法调节的。

        就如粮价一般,在江南一斤大米或许只要几文钱,但是要是到了西北,告诉,最高甚至可以卖到数钱甚至数两银。

        同样的,虽然朱元璋严禁海禁,所谓片板不得下海。

        但实际上除去防倭外,所禁止的是民间海上力量和民间海贸。

        取而代之的是以大明为主导的官办海贸。

        而郑和七下西洋,除去宣扬大明国威,军威,最大的目的其实就是贸易,所谓朝贡体系,就是这般。

        大明普通的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宣纸,茶叶其实并不值钱,但是要是运往南洋,西洋,那就可以卖出天价。

        就如如今华汉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条航道,不说工业品,每年从华汉国运往西洋,泰西的陶瓷器就有数百万件之多,而且随着工业化制陶,制瓷开始由政府主导,民营工厂开设。

        每年卖到西洋的陶瓷器都在以一年最低五十万到八十万件的速度快速增长。

        这还不加茶叶,丝绸等原有货物和玻璃,肥皂,铁锅,棉衣等等廉价工业制品。

        就这一项,每年都会为华汉国带来数千万元永兴币的收入。

        而郑和下西洋,每次都会带着各种商品,到西洋贩卖,走时又返回西洋的土特产,南洋的香料,木材等等。

        这些香料,木材带回国内,又来一次倒卖,又是一次大赚差价。

        故而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是相当可观的商贸收入。

        只是后来朱高炽,朱詹基,朱祁镇之后,这三位君王被文官一阵忽悠,就以劳民伤财为名,彻底禁止了下西洋的活动。

        同样的大明也在这一时期放弃了外向的国策,改为了内守。

        然而实际上大明前脚刚刚海禁,后脚这些文官就裹着富户,豪绅,江南富豪们开始了走私贸易。

        无论是之前继续学习郑和两头赚差价,还是后来西方大航海后,下南洋将各种商品卖给了西方殖民人。

        都让这些江南和南方富豪们赚得盆满钵满。

        更重要的是这些民间力量,民间资本主导的走私行为。

        又带有极强的利己主义。

        加上土木堡之变,大明原本依靠的勋贵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又开启了文官指挥军队的先河。

        由此开始,大明也正式进入了文官主政的时代。

        想想后来,大明首辅都不能由皇帝任命,只能由内阁与六部九卿议定。

        想想土木堡之前,无论是朱元璋,朱棣,还是朱高炽和朱詹基都有亲征的经历,哪怕是朱祁镇,也能随便指挥个几十万大军。

        而就几十年后的朱厚照之时。

        皇帝出个京师都要被骂被怼。

        由此便可见一斑。

        土木堡之变,准确说是仁宣内收,放弃官办海贸后。

        大明前后就判若两国了。

        其中的主导,也正是那样所谓的文官集团。

        而正是这些人的利己主义。

        断送了大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