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井古镇之百花深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畫狄芳徽(1/2)
        参拜过神佛,老太太便跟随净能师太向后堂走去,其它众人知趣地往寺中别处游玩去了。

        这后堂是大殿旁靠山的一个小院落,因为靠近后山,平日里少有外人来,四周颇为静谧。

        为了院中景观别致,师太特意将正对山的一面修成青瓦白墙的江南样式。

        小院中铺着从龙川江淘来的光洁鹅卵石,每一粒都细心挑选过大小形态,再依着大小不同摆放出规律的弧线。

        卵石地面上有可以行走的步道,用青色石板铺就。庭院正中是那颗硕大且茂密地梧桐树,树干斑驳,叶片苍翠中夹杂着一两片已经有些黄意。

        客堂正对着后山,坐在客堂中,后山与庭院的景致一览无余,偶有山风吹拂,也是只轻轻柔柔的在厅中绕一圈,说不出的雅致尽在其中。

        净能给老太太递过来一杯茶,白瓷杯上没有纹样装饰,简单倒是合了今日这古朴意境,她问道“今日怎不见秀竹同来?”

        “子圭快回来了,许多家务要处理,小芝淇又染上风寒,一时就走不开。”老太太看着庭院里的梧桐树,尝了一口净能递过来的茶,是好茶!

        轻啜一口,微微地苦随舌尖游走,待这苦在口中扩散开来,却又不知不觉化成了一种略带松子清香地甜,老太太赞许地问道“可是白竹山的?”。

        “正是”

        净能边答边在三象足双耳铜制熏香炉中投了一勺沉水香粉,香炉盖子上卧着一只古铜色憨态可掬地小象。盖上盖子后片刻,就有弱弱香烟气息从盖上的镂空福纹中游走蔓延开来。

        “近来家中可好?”

        “唉”老太太长叹一声,说道“秀竹自嫁到家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对内对外、接人待物也算应对得宜,多好的媳妇”

        “是啊!毕竟是出身大家”净能说道。

        “可千好万好,却没有宜男之相,生的都是女儿。后来,婉贞进了门,原看着她相貌标致生就一副富贵相,像是个有福的人。哪里知道嫁过来这些年,虽生育不断,竟然生的也都是女儿!唉我该如何能好啊!老爷走得早,若子圭一脉就此后继无人,它日我去到地下,见了老爷,有何颜面?”

        “静淑,事事皆有定数不可强求。”这一句静淑,唤的是老太太闺名,唤起的却是老太太对于青春往昔无限回忆,净能缓缓说道“总还有子锡那边,再怎么说都是文家一脉。”

        听净能提到子锡,老太太从青春记忆中回到了现实。

        文家自明朝避难来到这远在西南边地的黑井,因家训以文德为重,代代皆有苦读诗书的传统。

        虽然后来靠做盐生意发了家,家训却从未敢忘却。

        咸丰时,家中老太爷就一路考到殿试,获圣上亲赐恩科进士,并赏下了御笔亲书牌匾一道“畫狄芳徽”,成就了文家无上荣耀。

        老太爷在世时常说,两个儿子中,唯有子圭承袭家训,自小刻苦读书,又稳重谦和,最是有君子风范,每每提及,老爷必赞不绝口。

        至于次子子锡,顽童性格,不在功名上下功夫,游侠放任惯了。虽然生意是越做越红火,妻妾也接二连三娶进门,子嗣繁盛,老太爷却颇看不上那些做派。

        因此,老太爷过世前再三嘱咐,文氏一门以子圭为长,供养母亲,子锡则分家另过。

        按着老太爷遗愿,文氏一门必然要以文德者为尊,因此,虽然族中尊长多番在老太太跟前提议,让子锡次子舜丰过房承继后嗣,老太太皆是一口回绝。

        每每提及过继之事,老太太总是搬出大清律例说“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秀竹还年轻,舜丰年幼诗礼仪上又毫无建树为由,搪塞过去。

        每每至此,一干族中遗老倒是无话可说,只若干别有心思者不依不饶地提醒老太太说“大清已经亡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