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流华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复道(2/4)
        便在杨赐不经意间,三道身影匆匆奔入大殿,只不过他们并未惊动任何人,分别找到了光禄勋张温、京兆尹盖勋和执金吾袁滂。

        “祁明?”

        张温没料到此刻南宫卫士令竟然闯了进来,下意识地看了看空无一人的皇座,心头登时泛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南宫卫士令祁明匆匆而入,站在张温身后微微施礼“张公。”

        “何事如此惊慌?”张温心知宫内出事,却不能在这大殿之内露出马脚。

        祁明随即在张温身边附耳几句,便见张温脸上颜色霍然变了。

        “你且先出去,本府随后就来。”

        “诺。”

        张温看着这满座大殿里的大汉重臣,心中泛起一丝冷意。

        “张公,可是宫内出了什么事情?”

        张温身边便是廷尉崔烈,两人皆是当世名士,纵然不及杨赐、张济那般,也差之不了太多;又同为九卿重臣,彼此倒还了解,看刚才的样子,说不得是皇宫里出了状况。这皇宫里本就没几个善人,能做到南宫卫士令份上,宫内大小事也算见得多了,看祁明慌成那样,肯定不是小事。

        “小事。”张温面带微笑,双手举爵相敬。

        崔烈登时心下了然,张温乃是光禄勋,掌宫廷卫军,他不愿在此多说,必然是宫中除了大事。超出自己职权之外,崔烈不便多问,同时举爵,两人对饮而尽。

        “许久未与崔公对饮了。”张温笑道“陛下不在,难得如此畅快。”

        崔烈笑着摇头,道“张公多虑了,烈是何等人,你还不知道吗?”话音未落,便再饮一爵。

        崔烈豪气,是因为崔烈的胆气与身份。

        大汉门阀世家众多,安平崔家便是其中极其显赫的一家。自孝昭皇帝时期便声名鹊起,四百年来,出了崔朝、崔舒、崔篆等赫赫人物,到了崔毅、崔骃时代更是人才辈出盛极一时,崔骃自己与班固、傅毅以文学齐名,其诸子之中有以崔瑗最为出众,崔瑗的才名、书法、经学均名动天下,与一代经学大师马融、张衡结交极深,门生弟子遍及天下。而崔瑗的儿子崔寔更是一代翘楚,出任五原太守时文治武功并称一时,其所著的《四民月令》更成为一代农书,不论文学、民治、军功,崔寔都把崔家的名望提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

        而崔烈,是崔寔的从兄、崔骃的嫡孙,是当代崔家之主。

        最重要的,他比从弟崔寔小二十岁。

        “威考(崔烈字)气度不亚子真(崔寔字)。”

        张温不得不佩服崔烈,崔家三百年,可谓无一是平常之辈。

        “烈不才,岂能比子真从弟。”

        崔寔已亡故十四年,当年绝代风华今已不再。岁月催人老,饶是崔烈年纪,也到了四十不惑之年。

        “请。”

        崔烈再度举爵,张温还敬,两人连干三爵。

        “温前去处理事务了。”

        张温奉揖,崔烈拱手还礼“烈自当为兄挡一挡这殿上的问询。”

        两人皆是大汉一等一的人物,支撑危局的栋梁,对时下的局势皆是心中有数。无论皇宫中出现何等事情都未必会令两人慌乱。何况,今天是除夕之夜,帝都彻夜不眠,出了一些小小的差乱也是正常。

        远远看着张温闲庭信步般走出大殿去,高坐的太尉杨赐微微侧了侧身,目光直送到殿外去。

        莫非……陛下出了什么事?

        正思虑间,猛然听得一声高喝“屏歌舞!”

        循声望去,正是太常种拂。

        种拂一身正服,佩银印,挂三彩青绶进陛,转身高喝“正衣冠——”

        诸臣登时为之肃静,皆知已近子时,新年大典要开始了。

        杨赐看了看对面,司空张济不知何时竟已端坐,全无适才醉酒之态,心中登时冷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