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明尘间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策论(1/2)
        三年后,阳春。

        国都楼宇巷子间,热闹非凡,文人墨客纷纷涌向都内最大的茶楼——清平楼。

        这茶楼由一位酷爱诗词的巨贾建立,都内本没有湖泊,这位巨贾花费巨资,在都内硬生生凿出了一个湖。

        这茶楼便绕湖而建,亭台阁楼,等到建成,竟是像一座园林。只这园林,没有修墙,绕湖而建的亭台楼阁都可入内,真正的可以接待八方来客。

        而茶楼最别致的地界,要属湖心的一座阁楼,这座小阁楼由前代书法大家颜子卿题名——小山枝;四面均是纱幔竹帘,冬季便封阁,只在春夏秋三季开放,唯有一艘采莲船可以到达小阁,雅趣十足。

        茶楼出名除了别致的布局和宏大的建筑面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如今天音楼的儒阁,常来此处取文人墨客的墨宝。

        清平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你若是能奉上一副墨宝,被茶座间伺候的茶官认下,便能免了这次的银钱。

        这些茶官均由店家精心栽培,茶艺品墨均是一绝,若是某位茶官认下的墨宝被儒阁挑中,入驻天音楼被万代收藏,不说著者,便是茶官也会声名鹊起。

        近日,一篇策论被收入儒阁。

        今日是这篇策论副本展出的日子,国都但凡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几乎都涌向清平楼,想要一詹这篇日后名留千秋的策论。

        一只雪玉般的葱白手指撩开了清平楼湖心小阁二楼的纱幔,露出一张宛如牡丹盛开的面庞。

        “你说,秋问词选谁不好,偏生要选齐修远的策论?”

        戚明容佯装生气,对着身后的人撒娇道。

        一只手将她轻轻揽进怀里,正是她12岁那年偶遇的俊美男子,此人名唤殷重行,似乎与国教天音楼十分相熟。

        “秋问词的眼光向来刁钻,想来这齐修远才学属真,怎么?你还在想他?”

        殷重行捏住那小巧细腻的下巴,逼迫对方看着他,戚明容脸色染上嫣红,容色艳丽得仿佛牡丹仙子,眼眸含情看向对面那星辰明眸,对方眼里的深情令她心动不已,但或许连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对于齐修远,自己始终有些心不甘。

        见戚明容不说话,殷重行冷哼了一声,心中想起那日齐修远来儒阁誊写策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殷重行的确未曾想到,有人雅致如仙至此。

        倒也不怪戚明容,是他出现得晚了些。

        小山枝里情人春意,阁外却是火热朝天。

        那认了齐修远《定国思》的茶官捧了原稿出来了,身后还跟着几位拿着抄录稿的茶官,皆是清一色的翩翩少年郎。

        茶官们各自行至清平楼八个方向的厅堂内,小心翼翼将策论挂到吊钩上,八副策论同时展出。一时间人声鼎沸,人们啧啧称奇。

        认了齐修远策论的茶官名唤泷五,此时挂了原稿后,便回到自己负责的茶座里,这间茶座此时已坐了一圈人,泷五一言不发,低头开始选茗泡茶。

        “我瞧三皇子娶妃的时候也没这么热闹啊。”

        官德钦身着梅染云鱼褂袍,腰间配了一只红穗和田玉貔貅,闲适得把玩着手里的折扇,漫不经心的吐槽到。

        “修远的策论,可比看人取媳妇有意思多了,你且看罢。”

        陈云光今日穿了一身钴色祥云暗纹长衫,腰间束嵌松绿腰带,他一年前来到国都陈府别馆,准备时任九卿之一的少府监事宜。

        陈家常年盘踞在北方,擅公利制造,入仕的子弟便南下入住都内别馆。

        一旁的齐修远今日一身茶白月袍,腰间束一条玄色素带,十分素净,但那月下仙人似的容貌却生生把这身衬出了雍容不凡来。

        闻言笑了笑,听见庭中有人高声朗读自己的策论,便举了手示意,敛声倾听。

        “思希定国,元固守以窥吾,有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