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辅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一章 官宦世家(1/2)
        大宋国,乾佑县境内。

        山是高山,水是绿水,阳光是盛夏里毒辣的烈日。群峰环绕之下,行于路上的人影,变成了墨点。

        这样的地势在平坦的关中平原或许少见,在秦岭山中却很平常。

        嘎吱!

        炎热的天气下,远方蜿蜒的小路上,能看到两辆宽厚的马车呈“一”字形,发着吱吱扭扭的响声,于狭窄又不平缓的马路上缓缓前行,就像两个互相搀扶的年迈老人。

        “朝辞乾祐彩云间,百里山路三日还。

        两岸蝉声鸣不住,车马已过万重山。”

        靠前的马车上,发出一阵清朗声音,惊飞枝头鸟雀。

        仅是刹那,后方马车传来了女眷略显花痴的拍手称赞“小郎好诗!”

        于此,由前车的另一侧传出了不一样的男声,语气中带着一种无奈“好诗?不过是仿照李太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说季弟,平日里骗骗腊月这些丫鬟可还行,要是爹检查功课,那可要注意了。为兄有些想不明白的是,你自小端的是聪明无比,咋就不好好读书呢?”

        “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只能闲来听听曲,浏览大宋的万里河山。

        我李贤,几斤几两,心中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咳咳,到是兄长你,即将而来的科举,如无意外,连中三元怕是不在话下!那可是为我李家光宗耀祖之事。”

        “什么连中三元,这话万不可为外人听去,只会说我李家狂妄。不过,为兄苦读十多年,一个解元是怎么样也要拿下的!”

        后面这人话语中,竟隐隐展现出一份狂意和自信。

        前车相互打趣的二人,乃是乾祐令李自明之子。

        声音浑厚者乃是兄长李志,音调青涩者是为小弟李贤。

        李志生于咸平元年,自幼聪慧好学,幼时在老家华阴县被誉为神童。年不过十八,就读完州学,准备明年参加州试。

        华州之地,不知有多少女子想要嫁于李志这等才子,可都被李家推去。

        外人不晓得内情,其实主要的是被李志之弟,李贤给当面拒绝了,说到原因,还真没多少人知道……

        李贤,也是乾祐令李自明的小儿子,要比李志小上四岁,淳华三年生人。

        或是李家遗传的问题,和父亲李自明,兄长李志一样,都是自幼聪慧者,只是平日如同一条咸鱼,不求上进,让做父亲的李自明苦恼不已,每每感慨怎么生了这么一个“逆子”。

        到是其母赵氏多有溺爱,一直将李贤当做手掌心的一块肉。

        再说说乾祐令李自明,开宝三年生人,当年在华州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其于至道元年,二十五岁时,便夺得华州解元。

        次年春,准备参加省试时,行之半路,得生母病重消息,匆忙返程。

        这一晃,到了咸平元年,生母去世,李自明守孝三年,直到咸平三年,才重新参加科举。

        时光虽逝,其之才华却并未流失,不负众人之所望,李自明再中解元,而后又以省试第三名的成绩进入殿试行列。

        最终在殿试的前一天,因感染风寒,而致状态不佳,只名列第五,赐进士出生。

        次年,授七品乾祐令。

        今年,乃是李自明担任乾祐令的第四个年头。

        按照大宋的磨堪制度,进士出身的官吏,多是一年一考一迁转,非进士出身,三年一考一迁转。

        放在李自明这里却有些不适用,缘何?

        主要在于李自明为人公正廉洁,性格上又颇为刚毅。曾在上任之初,就直言不讳的顶撞过上司京兆府尹。

        这梁子结下后,消息传开,李自明每年的考核都“被”恶意的不达标,进而持久留任在乾祐这贫瘠山区。

        好在他官声极好,治下百姓亦是多有称赞,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