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归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十五章 碎坛酒飘香(1/2)
        在华夏文明史上,有一个圣人始终熠熠生辉,光芒万丈。乃至他的一个门徒如此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没错,这就是被后世历代君王不断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孔子孔圣人。

        华夏民族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那就是父辈会为下一辈甚至下下辈努力付出吃尽苦头,为的只是后人可以少吃些苦。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祝福就是“我祝您公侯万代”之类。祝愿是美好的,可能是没有的。除过一家,那就是曲阜孔家。

        孔老夫子有多光辉,后代子孙就有多幸福。躺赢的幸运儿常见,躺赢两千多年就此一家,别无分号。

        前朝在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追封孔老圣人为褒成宣尼公,封孔氏二支长孙孔霸为褒成君,食邑八百户。

        本朝陛下登基之后,为了取得天下儒生的认同,封孔霸之孙、孔光之子孔放为博山侯,食邑两千户。

        自战国至今,孔府获得历代诸侯、君王奖赏无数。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家非常非常有钱,而且是天下人都服气的那种。

        因为,自前朝武帝听从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天下的读书人的话语权几乎都被儒生们垄断了。

        曲阜可是祖庭,你不服气惹一下试试,看读书人不讲理讲死你。

        还不服气?爆捶一顿继续讲理。这可是老夫子当年的作风,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

        河间距离曲阜大约是八百里,陈牧快马加鞭十五天走个来回是没啥问题的。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陈牧瞄上了孔府这座大山。

        孔府现在的家主自然是曾担任过给事黄门的博山侯孔放。陈牧献上那颗夜明珠,请求谒见孔侯爷。

        管家鼻孔朝上,眼光朝下扫视了一眼,见这颗珠子还算打眼,就慢哼了一声,“且等着吧,东平王今天来府上做客。”说完就扭头回去了,留陈牧、黄鼠等一干人在原地等候。

        黄鼠气得鼻子差点都歪了,大骂道,“这他妈算什么礼仪之家,也不怕丢祖宗的颜面!”

        陈牧倒是没有生气,一个被统治者一直尊崇抬举的府邸,不骄横一点都对不起那些抬举。再者陈牧是见识过历史上孔府更后的后人更让人诟病的做派。

        比如后世就有人做过这么一副对联讽刺孔门。上联是昨降元蒙今降满清何足道哉方明白善劝进家有余庆;下联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全都忘了只记得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让大家稍安勿躁,专心等候便是。然而,从午时一直等到了申时,都不见有人出来通传一声。

        这就有点不要脸了,你收礼不办事,就完全是道德问题。

        不过人家是侯爵,是天下儒生的祖庭,你气也是干气。可时间紧迫,陈牧他们确是等不起。

        陈牧让黄鼠搬来了四坛高度酒,就在孔府门前等着。

        过了一阵,府门大开,一干衣着华贵、气质不凡的行人队伍从主门走了出来。

        陈牧一抬手,黄鼠就“啪啪啪啪”把四坛酒摔碎在了孔府门前。

        这一行人听见异响,迅速派人上前查看。

        黄鼠忙上前笑眯眯的搭话道“这位爷,真是对不起,惊扰了各位贵人。刚才是我家主人想搬几坛好酒给府上尝尝,可这天寒地冻,小的们毛手毛脚的,都给打了。真是对不住!”说着一边哈腰一遍致歉。

        那问话的人见只是摔碎了酒坛,没好气道“笨手笨脚的蠢货!还不赶紧打扫了从这里滚远!”黄鼠闻言一边点头一边连忙收拾起地上的碎陶片。

        陈牧这是借鉴后世某酒厂的一个典故,撒酒流香,闻者上钩。当然,据考证后世那家酒厂的这个宣传典故也是编出来的。不过这不影响陈牧在这里借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