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辞酒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踏青(1/1)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凉风裹挟着细雨飘进屋中。

        暮歌将窗户关闭,又给熟睡在贵妃榻上的九遥添了件薄衾,见我仍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十分欣慰道“小姐终于肯苦读功课了。”

        我闻言,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小姐等等,暮歌去煮一些驱寒的姜茶来。”暮歌似乎很开心,哼唱着歌谣出去了。

        我依然在书桌前思索纪录着关于自己前世的记忆,几年几日,发生了哪些大事。

        随后看着几个圈画的地方陷入了沉思。

        我揉了揉太阳穴,决定不再去想,继续翻看起了之前未看完的《资治通鉴》。

        “小姐,姜茶来啦。”半晌,暮歌端进来了一壶姜茶,还配着几个我爱吃的糕点。

        姜茶入胃,暖烘烘的,如冬日暖阳。

        “好喝,暮歌你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那是。”暮歌冲我眨了眨眼睛,十分可爱。

        “你也喝些,刚才碰到你的手都是冰凉的。”

        “不了小姐,暮歌还煮了红枣枸杞汤。”

        我点点头。

        “春天时冷时热,最易受风寒,也不知道阿姐在寺庙可安好。”我听着雨滴拍打在窗的声音,有些出神。

        “陌言姐姐是最细心体贴不过的人,定能将大小姐照顾好的,小姐莫要忧心。”

        暮歌将衣柜中的刺绣拿了出来,准备绣一个锦囊。

        “唉……”我回过神来,捧着姜茶看着书,榻上熟睡的九遥翻了个身,炭炉中的火烧得正旺。

        屋外一片寒风冷雨,屋内却温暖得岁月静好。

        不知不觉又到傍晚,春雨早已停下,只留下瓦檐前的雨滴落在青石板前“滴答滴答”的声响,还有院中的一地落红。

        此时有人来报,说阿爹回府了。

        在我印象中,自阿娘去世后,阿爹从未这么早回家过。整日都在朝廷里与几个老臣料理公务,仿佛阿娘死后,阿爹也将他的余生都献给了江山社稷。

        可即便如此,我也好,阿姐也好,依然很爱阿爹。因为儿时有太多太多美好欢乐的回忆,阿爹和阿娘的琴瑟和鸣,阿娘的温柔慈爱,随着逐渐懂事,我反而更加理解阿爹。

        大厅里,阿爹还未换下朝服,一身疲惫难掩。

        我匆匆奔去,看着阿爹却没有上前,眼圈有点红。

        阿爹见我如此,无奈道“二丫头,哭什么啊?”

        我抹了抹眼睛,撇嘴道“这些日子阿爹越发忙了,以往虽晚归至少还能一起吃个早饭,如今却连早饭也去宫中……”

        阿爹叹了口气,轻轻拍了拍我的脑袋“是阿爹对不住你们,过些日子你生辰,想要什么,阿爹都给你送去。”

        我摇了摇头,问道“阿爹还要进宫吗?”

        “嗯,来拿一本重要的古籍。”

        “……”

        “好了二丫头,莫要生气,等这次水患一解决,阿爹就请两天假,好好陪你们。”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

        夜晚,我怕再做那样的异梦,便拉着暮歌和九遥一起同睡。

        也许是暮歌做得安眠粥起了作用,也许是九遥求得宁神香真有疗效,总之那个晚上一夜无梦。

        次日我刚睡醒,便收到了一张去野外踏青的请帖。

        是知绥郡主举办的一次宴会,京城中大多数闺秀都会应邀。

        我看着手中的请帖,仔细回想了一番,发现自己的记忆中对踏青一事毫无印象。

        倒也正常,隔了这么多年,谁还会记得十几年前发生的小事,便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