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常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3章: 名声渐起(2/3)
操这个建议后,高台上,侍候在刘宏身侧的张让的眉梢也不由抖了抖。宦官党人争斗多年,他一直防着党人借机复起,所以对名士一词格外关注。

        此时听曹操的话,张让心里也不由紧张起来,毕竟眼下陷在更迭郎官思绪中的天子,是很容易被人带偏的。

        至于曹操建议出来后,一众公卿都沉默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作为党人群体,这些年在宦官的打压下,他们对于每一次机会都会珍惜无比的。

        此刻,就连方才眼睑都是微眯的杨赐与袁隗都默默的紧张起来,他们其实也很期待士人能够迎来复兴。

        而此时,上首位的刘宏扫视下方众公卿反应后,也默默思索起来,似乎曹操刚才建议从州郡乡野中甄选贤能充任公署郎官的谏言,众公卿大臣们都没有发对。

        斜眼瞄了瞄张让,此时其却心事重重,并没有瞧见他的目光。于是,刘宏再次扫视下方,这一次,眼神忽然焦聚在了殿中以青年的身上。

        “张卿以为,曹操方才所以如何?”鬼使神差,刘宏竟出言向张奉问起了话。

        而刘宏这句话一问出,满堂公卿心下又悬了起来,毕竟大家都知道,这张奉乃是中常侍张让的养子,属于宦党。

        “回禀陛下。”轻吸一口气,张奉拱手回应,“臣以为方才曹议郎所言或许可行。”

        此言一出,不仅是刘宏,满堂所有的公卿们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幻觉,听错了。

        尤其是,高台上方才嘴角已经露出笑容的张让,此时嘴角的弧度却硬生生的僵在了那里。

        “哦?张卿此言却是为何?”当下,刘宏也忍不住,单手撑住膝盖,身体微微前倾,看向下方的张奉,好奇问道。

        而张奉也知道,此时的他必然成了大殿中所有人注视的焦点。幽幽倾吐一口气,张奉放松心情,抬头望向高台上的刘宏及张让。

        二人也同样神情疑惑的看着他,当下,也微微一笑,遂拱手洒脱道“诚如先前奉所言,核查尚书台郎官乃太医苑职责,谏言陛下裁撤更换尚书台年迈郎官也是奉所建。

        其实以臣下而言,如桓御史所言,如今京东各公署郎官,其实年长不能久任事务者,并不仅仅只有尚书台,其余公署亦有不少。所以,更换公署年迈郎官乃势在必行之事。

        只是,充任郎官之人选,如今并不好拟定。对此,微臣倒是也有几分薄见,其一,可甄选太学中优秀学子;其二,可拔擢鸿都门学贤能之士;其三,可征调州郡有为掾吏曹史。

        如此一来,郎署有俊贤可用,也不必再为郎官年迈而顾虑。”顿了顿,张奉面上露出微笑,“至于乡里隐居名士俊贤,若天子征辟仍不就,如此贤士,不用也罢!”

        一语落下,众公卿也纷纷面色变幻。张奉说的有没有用?有用,尤其那一句从州郡甄选掾吏曹史,这些必然是来自基层的能吏才干之人,一旦集中到中央,必然会发挥出很大的能量。

        而这其中有多少是士族子弟,多少是寒门子弟,就要看下面郡县如何推举了。这些自然是各地士族们自己去运作了。同样,宦官们也会因为张奉的这条建言,获得不少优势,毕竟州郡中,依附于宦官的也有不少。

        还有就是张奉刚才提到的一个鸿都门学这个地方的学子,众所周知,鸿都门学是天子刘宏因为一时兴起而草创的学舍,专门传授些有一技之长的能人。

        虽说,各有学术传家的世家大族们,对此不屑一顾,但有些没有经学传家的寒门子弟,却也是靠这个地方来博取仕途的。而且,天子也颇为喜欢这个地方。

        于是,对于张奉的这个提议,一众公卿也在权衡利弊。此刻,殿内再次陷入安静,所有人都在凝眸细思,包括张让与刘宏都在权衡得失。

        而这些人中,唯有一人,此刻的心里是五味杂陈的,不错,此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