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第四天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不知王爷为何发笑(1/4)
        潼关以东,奔往陕州、渑池一带的道路狭长而难走。

        一边是已经冰封了的黄河,在高高的堤坝下面,黄河上冰棱乱突,如利剑般犬牙交错,在月光下映着幽幽的寒光。

        另一边是茂林险山,从小路上仰头而望,那群山就好像要择人而噬的上古巨兽,在深夜的北风中发出呜咽之声。

        在这一河一川中间夹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沿着山势而建,崎岖不平。加上这几天道路上积了大雪,越发的难以通行。

        多铎领着败兵,沿着这条小道一路逃窜,磕磕绊绊,步履维艰。而距多铎的几里之外,仍有不断闪动的火光,在紧追不舍。

        多铎知道那是一支从潼关尾随而来的追兵,一直在队伍后面若即若离的跟着。

        据后面跑上来的哨探禀报得知,这些追兵没有马匹,全是步兵。看衣着打扮不是大顺的正规军,而是潼关里那些大侠模样的敌人。

        听到后面的追兵没有马匹骑乘,多铎手下的将领们都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自己这些人都是骑兵精锐,而且几乎个个都有两三匹马来回换乘。这后面的步军是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的。

        可不同于已经放下宽心的其他清军将领,主帅多铎的脸色却越来越是凝重。

        旁人或许不知,但多铎自幼跟随兄长南征北战,见多识广。他深知在这世间万物之中,若论持久耐力,是没有什么能比得过人的。

        在蒙古八旗中,甚至有不少久经训练的勇士可以在空旷的草原上面用赤脚追逐苍鹰。往往十几个时辰后,苍鹰就会力竭落地,被勇士所俘获。

        而这马匹也是一样,若人与马赛跑。开始的百余里之内自然是马匹遥遥领先,可是若论长劲,马匹就远不如人了。

        人可以坚持几顿不吃饭,马却不能。朝廷八百里加急,驿站中跑死战马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却没听说过哪次行军途中有老兵跑死的。

        多铎甚至在一次长途奔袭中,见到一个背着几十斤重盔甲的汉军辅兵,一边跑步,一边打着瞌睡,呼噜声清晰可见。

        如今足足打了一天的仗,又没命似的跑了半宿。无论士卒还是马匹都滴水未进。眼前这山路崎岖,积雪阻滞,体力消耗也就更大。

        人尚且还能坚持得住,但是马匹还能撑多长时间就不好说了。多铎虽然已经轮番的换了几次马匹,但也觉得胯下战马的肋下汗水淋漓。

        按照多铎的推算,如果到了明天清晨时候,还不能甩脱后面追兵的话,恐怕就会有战马陆续倒毙了。

        多铎有心让部队熄了火把前行,趁夜色甩脱追兵。可这山路难行,如果熄了火把,大半部分士卒又都是雀蒙眼,眼前一旦没了光亮,恐怕手下的这些残兵败将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

        但如果不灭了火把,远离几里之外都看得分明,又如何甩脱追兵?

        正思索间,突然有前方的哨探回来禀报,说转过了这个山头,前面的道路便分了岔。一条大路,一条小路。这两条道路都可以通往陕州。

        大路靠近黄河的岸边,平坦易行,也容易走,是最近的一条官道。

        而小路却要上山,不但杂草丛生,而且绕来绕去,岔路也多,十分的崎岖难行。询问多铎队伍是走平坦的大路?还是走崎岖的小路?

        多铎听着哨探的禀报,恍然间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这事以前发生过一样。

        愣了片刻,多铎突然想到,这哪里是以前发生过?这分明不是《三国演义》里华容道的段子么!

        当年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也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让曹孟德来选。当时曹操见小路泥泞难走,又有烟雾升腾。于是认定是诸葛亮的疑兵之计。便坚持走了小路。

        结果在小路上遇到了关羽的埋伏。若不是当年跟关羽有过交情,恐怕曹丞相的一条老命就交代在了华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