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六章 红颜多薄命(1/2)
        长安城居渭水以南,东有浐水、灞水,西有镐水、丰水,又有漕渠将这四条和与长安城连接了起来,长安向南走过关中平原就是大名鼎鼎秦岭山脉。向东越过灞水,再走一段路程就是骊山,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高一千多米,从秦岭直伸向渭河,就像一把刀子插在关中平原,这对关中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李亨觉得可以依托此地布防,给长安布置防御争取一下时间,要是能与与敌人打一两场胜仗,提振一下军心那就更好了。

        骊山以北是漕渠,漕渠西引渭水,穿过丰水、镐水进入长安,出长安后又穿过浐水、灞水,流经会昌县、新丰、而后穿过戏水,流经渭南县就出了长安京兆府地界,进入华州,而后在华阴县注入了渭水。顺着漕渠,李亨向东一直走到走到渭南县,一到渭南李亨就发现渭南的夏收早已完成,这个渭南县县令真是一个人才。

        潼关兵败时,关中的麦子已经黄了,可以李亨久不出长安,把这事给忘了。而且李亨还抽调各地丁壮到长安服劳役,直到昨天李亨出长安后才发现这件事。返回长安后李亨才组织百姓抢割粮食,许多地方还在慢悠悠地收割小麦,但是渭南大不相同,县令路嗣恭早已组织人手收粮完毕,而后积极备战。

        到达渭南后,已是深夜,李亨便在渭南下马休息,到次日时才返回长安。不过此次出行后,李亨发现这群地方官着实不可用,万年县、新丰都是乱糟糟的一片,不但是地方上,就是朝中也是如此,要么是无能之辈不可大用,要么是贪生之徒,人早已没影了。李亨只得调来吏部档案,和太子詹士李希言、还有李泌一起重新遴选人才。不过因为杨国忠将才能卓越者大部分贬出长安,李亨只找到了几个宰相之子,至于地方上的那些人才,现下确实是远水救不了烈火。

        李亨在发愁时,李隆基也在发愁,如果说长安以东是堪堪稳定的话,那么长安以西就真的是混乱不堪了。

        十三日午时,李隆基到达咸阳后,咸阳县县令早已是无影无踪,高力士遣宦官去征召那些官员、地主,结果没有一个人来。到了中午,李隆基没饭可吃,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李隆基。这时老百姓才知道天子落难出逃,到现在还没有吃饭,于是争相献粗粮淡饭,有的饭中还参杂着豆谷,饿坏了的小皇孙们争着用手抓着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而后李隆基都按市价付了钱,并亲劳老百姓。

        到半夜时,李隆基一行人到达金城县,但是县令和老百姓都跑了。队伍中也有很多人跑了,就连李隆基的贴身宦官袁思议也跑了。

        到十四日时,隆基一行人到达马嵬驿,众将士都饥饿疲劳,怨愤异常,最初李係、李佖派人在军中散发对杨国忠不满的言论。但是现在这群将士将成脱缰之马了,疲劳,饥饿、对亲人的担忧,对逃亡的屈辱,一时间纷纷涌上心头,对杨国忠的愤恨,对李隆基的不满不再压在心底,他们一个个都在谴责着,怒骂着李隆基,杨国忠他们。李係、李仅他们也指挥不了自己的手下了,他们也都卷到禁军中去了。他俩现在除了紧紧地保护着东宫的家眷,什么都不敢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祈祷着天子不要发生啥事,要不然李亨会剥了他们的皮。

        李隆基的心腹将领陈玄礼也深知如若不给大家一个发泄的口子,等到他们爆发后,局面将不可收拾。突然间,流言蜚语漫天而来,如“杨国忠谗言误国”、“若非杨国忠扰乱朝纲,何至于此”、“皆怨杨国忠逼反了安禄山”,此类话语一个又一个在军中炸响,陈玄礼引导者舆论慢慢地将矛头指向了杨国忠。

        这时,吐蕃使节和他二十个手下,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要粮食,杨国忠还没骂出口,就有一个士卒喊道“杨国忠勾结胡虏反了。”之后大家都这样吼着叫着,向着杨国忠逼近。有人用弓箭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吓的半死,急忙向李隆基哪儿跑去,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