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夏秦帝国风云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0章 【赵吴共利列传·利咸传】(1/2)
        利咸传

        利咸,与夏公同年生,南郡安陆人。

        利咸出身闾右,年少时略自负,精通秦法律令,有志于为吏。

        夏公初为湖阳亭长,利咸为亭卒,奔走左右,干练称心,为夏公信重。

        后李信伐楚,大败,折七都尉。

        在李信战败,军士溃散,夏公与部下分散之际,正是利咸胆大心细,才保住了黑百将从安陆带出来的子弟旧部们平安返秦。

        危难时刻,利咸作出挟持都尉以令诸百将的假计,手段狠辣的袭杀有谋逆倾向的徐扬,指挥东门豹和共敖在绝境中夺得生机,可见此人的谋略与胆气非同一般。

        安陆并不是利咸喜欢的地方。

        利咸家贫,宗族疏远,乡人利国鄙其犬事黑炭,常于祠堂公然戏谑,利咸坦然而受,面无异色。

        黑夫除安陆尉后,利咸加官进爵,衣锦返乡,族人争相巴结,族长利平则希望借利咸之手收夏公为婿,不成,利平因此嫉恨黑夫,利咸遂与宗族决裂。

        尔后利咸剑斩族谱,背负骂名,卧底勋氏,坑左右二县尉(勋满、利平),一举除掉安陆两大宗族势力,使黑夫得以执掌安陆。

        (关于利咸早年的事迹还有很多,如盲山里、如若敖墓、如南昌令等,笔者这几日二刷《秦吏》,发觉还是七月把这几段写的精妙,在此便不再赘述)

        利咸明分寸,懂规矩,从不越权行事,即使与黑夫远隔数千里也每三日派信骑向黑夫传递最新消息,以便尽早收到咸阳的风向。

        值得一提的是,利咸是第一位向黑夫表明心迹的臣子。

        那时黑夫尚未发迹,利咸时任九江郡假尉,他拜黑夫为主,抢占先机,也是黑夫手中最早能独当一面的部下。

        他被黑夫称为最放心的臣子。

        利咸喜静,处事沉稳干练,必谋定而后动,不同于季婴东门豹的聒噪,利咸平时沉默寡言,少有人能猜中他心中所想,开口发言时却能一语切中关键细节,南郡官吏皆拜服他的敏锐与自律,口称“利君”。

        从摄政元年到十六年,在利咸主政南郡期间,南郡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核心。

        南郡是夏秦帝国稳定南方局势,是开拓岭南的大本营,为帝国的冉冉升起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个历史使命移交给武昌。

        摄政十三年,时有臣子言“南郡有七万常备之军,不若分东西而治,以免南郡守坐大,不尊关中号令。”

        黑夫不允,遂罢言此事。

        摄政十三年的南郡比始皇帝时期还要大许多,囊括了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大部地区,编户之民三百余万,被黑夫交到了利咸手中。

        利咸只一子名利仓,结发之妻病逝后他并未再娶,而是专心于政事,施展年少时的抱负,南郡有大县十八,六十万户,俨然是重中之重。

        黑夫因利仓残废一事,自觉有愧于利咸,加上念及乡党旧谊,每逢咸阳的工匠们鼓捣出什么新鲜玩意,总是优先惠及南郡,使得南郡的发展始终领先附近郡县一步,郡治江陵更是有“小咸阳”的美称。

        摄政十二年,利咸卸任南郡守,调任三川守,治东周故地。

        后继者无能,南郡随后几年的发展陷入极为缓慢甚至停滞的阶段,各县相争,竟越过郡守直接向咸阳汇报工作。

        摄政十六年末,因吸取淮南之乱的经验,防止再次出现像韩信一样的地方大员反叛或被迫反叛,黑夫下令分南郡为临江、江陵和南郡三郡。

        摄政十七年,利咸离开成周,共尉调任武昌守。

        也是从此开始,江陵逐渐被武昌超过,工商业和经济重心发生了短距离的位移,当然这和利咸已经关联不大。

        利咸调回关中,接任内史一职,他就像一枚智能螺丝,黑夫觉得何处需要他,就把他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