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黎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 嫡母问功课(1/1)
        陈澜心中一惊,手中的笔“吧嗒”一声掉在宣纸上,循声望去,却不偏不倚地撞上了嫡母崔氏恨铁不成钢的眼神,后面还跟着自己的贴身丫鬟云染。这死丫头,老师来查早自习怎么也不提前报个信儿,害她成了瓮中之鳖,被嫡母逮了个正着。而此时的云染也正在陈夫人身后,小脸儿揪成一个圆圆的包子,对着陈澜挤眉弄眼,示意夫人今日心情不好,莫要犯煞,且安分些。

        站在屋子中间的陈夫人发现了她二人正绕过自己打着哑语,也并没有理会,只是瞪了陈澜一眼,又从她身边绕过去,正襟危坐在了书案北面的会客椅上,不紧不慢地整理起自己长长的衣袖和裙摆,似是为了不辱没这皇恩浩荡封赏于她的一身鸾锦诰命服和朝冠,万万不要压皱了才好。

        须臾,她将自己的仪容打理妥帖,将双手搭在一起置于身前的腿上,抬起了那张雍容华贵之中隐露着威仪的高贵面孔。

        不紧不慢道“是我不要云染通传的,我倒要看看你成日里都读些什么书。”

        陈澜抬头看向嫡母,她曾数度感慨,嫡母崔氏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她沉静端庄,冷静自持,却又飒爽干练,陈相将中馈托付于她,数年来府中上下无一人不服,就连宣宁公府的祖父也对自己的二儿媳颇为赞赏,大有百年之后要将整个陈家内院托付于她的意思,当真一个女人可以高贵至此,也是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了。

        “母亲,女儿在读《孝经》。”陈澜起身,并谨慎地答道。

        “哦?你在读《孝经》?”陈夫人抬起半个眼皮看着站在地上比自己高出半个身子的陈澜,微怒的表情似有些缓和。

        “那我且问你,何谓真正的孝道?”陈夫人果然问起了功课。

        “母亲,女儿以为,孝子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此五点具矣,视为真孝”身为东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毕业生,背过的医典药典数不胜数,如果不是那场失败的婚姻将她的人生连根拔起,她会一直是导师最得意的门生,会是华东医院妇产科的扛把子,那绝对是肉眼可见的大好前程。所以,所谓学霸,走到哪里都是学霸,背书难不倒陈澜。

        见陈夫人听到自己对《孝经》倒背如流面色稍缓,便寻迹岔开话题道

        “母亲今日进宫了?怎穿着朝袍?”

        “奉了皇后娘娘懿旨,今日进宫赏花。”陈夫人平了平气,喝了口云染端上来的茶,恢复了往常的平静,放下茶盏,再道“端午将至,顺便陪娘娘们择些艾草做驱蚊香包。”

        “宫中大小节令还需要劳娘娘们亲自动手做这些物件儿吗?”陈岚疑问道。

        “官家素来不喜铺张,又系重亲情,端午节做些香包互赠,看着也热闹些。”语罢,伸出双手摘下了头顶的朝冠,又双手递给了云染。这朝袍用料相当扎实,朝冠拿下来的一瞬间,陈澜甚至看到了她额头上和衣领里闷出的细密汗珠。

        眼看着云染将朝冠放妥帖之后,陈夫人才转头又向陈澜言道“再则,近日听闻北漠战事吃紧,官家每日看军报到深夜,寝食皆在庆云殿,十分辛劳。太后与皇后忧心,便借今日赏花招外命妇入内廷共做香包,差人送往前线以慰将士们的思乡之苦,也让他们感念皇恩昭昭,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言罢,陈夫人叹了口气,轻轻摇了摇头。

        陈澜听了嫡母的一番讲述,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问道“那母亲怎么这个时辰就回来了,马上就到晌午了,宫中今日没设宴吗?”

        陈夫人听后,瞪时想起了进凝霜阁前自己为何心中不悦,转而再次端正了身子厉声道“还不是为着你迟迟不愿嫁人之事,今日皇后娘娘在众人面前重提为你议亲之事,你大伯母那几个不省心的向来言语尖酸,我顾着体面,不愿和她们争吵,便寻了由头早早出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