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甄汉子家的贾媳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六章 信件(1/2)
        现在这时期男女同志结婚岁数属于两头极端。

        农村青年二十上下娶老婆的不少,女孩十六七就嫁人的也有。

        也有些男女同志有工作,家里弟弟妹妹多,为了补贴家里,拖到二十七八不结婚的也大有人在。

        以前高中毕业以后有机会上大学,毕业后会顺理成章的拿到一张盖有鲜红印章的派遣证,不用发愁没工作。

        要是你是城市户口,没考上大学的也可以由国家分配工作,或者是接父母的班。

        可是现在不允许上大学了,城里的人口多,工作岗位少,是典型的狼多肉少。

        这才有了“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

        z国的知青下乡,第一年有国家的补贴。

        好家伙,这一补贴才知道这是无底洞,想着年轻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二年立马改了政策,让下乡的知青们开始就跟普通社员一般争工分吃饭了。

        原本自视甚高的城市里孩子多的家庭就惨了,一家子只允许留下两个孩子,另外的都要到农村安家落户。

        特别是北边地广人稀,更是需要广大知识青年和脱离劳动没有工作的青年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

        前些年知青过来,各大队都抢着要,就盼着多些劳动力。

        但是这几年过来,反响却不是很好,有的知青一开始还热火朝天,可惜没几天那股气一泄就变了,嫌伙食不好,嫌劳动太累,嫌分值太少。

        甚至,有个别的知青还有了偷鸡摸狗的勾当。

        这就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有了几个搞事的,哪怕不是一个村子的,也坏了知青的名声。

        因此现在都是公社里强制分配,大队长无奈之下,才将这五个知青全部带到了自己村。

        现在他们也嫌弃大都知青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会,还比不上自家十来岁的娃干活利索。

        当然,更嫌弃的还是女知青。

        特别是女知青大都比乡下姑娘水灵,很容易就把自家的傻儿子勾了魂,要死要活的非要把女知青娶回家。

        特别是南山坞这也比较偏僻,前些年,每年都是分到一两个知青,今年一下子就来了四个好看的女知青,害的南山坞的爹娘都提高警惕,生怕自家的儿子想不开,往家里领个女知青的儿媳妇。

        ……

        而此刻,贾好好的心里却在琢磨自己的婚事。

        是想法子去县城找个工作好?还是留在村里嫁人好?

        三个男知青里,就是崔秀城的模样举止还算顺眼,自己也不用担心十年后他回去会抛弃自己,只要过了这十年,说不准自己也不耐烦和他搭伙过日子呢?

        要是他对自己没意思,那自己就找个村里的男人,这样也方便照顾“爷爷奶奶”。

        不过,要是男方家里成员太多,就不大适合自己。

        不仅是鸡皮蒜毛的事情多,而且不方便自己偷摸摸的吃独食。

        哎,贾好好觉得事关自己婚姻大事,自己还是不要急,好好瞧瞧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青年。

        ……

        十多天的农忙,让贾好好从浑身不适应,到最后还是出乎意料的熬了过来。

        原本她以为自己会累的去见佛祖,没想到自己也是潜力无穷的。

        好不容易把大麦小麦,高粱玉米豆子都收到家,脱粒脱壳那都是没有机器帮忙,全都是体力活。

        特别是晒麦子的时候,老天爷还会和你开个玩笑,在大晴天的时候,突然给你阴一下子,就能让大家严阵以待。

        幸好,这一个多月里的时间里,大晴天的日子多,就是中间下了一场大雨。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8月17日。

        都说习惯成自然,贾好好现在已经很习惯的跟着大家一起去干活挣工分了。

        当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