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十里坊走出去的女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50章 好人难做(1/3)
        透过列车窗户,跃入毅虹眼帘的是大大的“鹭城”二字。啊,梦寐以求的城市到了。她贴紧玻璃,打量着这座神奇的侨乡之城。

        蔚蓝的海水、神奇的岛屿、涌动的人潮,林立的楼宇、密布的商店、炫目的广告……一切令人眼花缭乱,这个七彩缤纷的世界就是传说里中央批准建立的特区?

        她牵着思锁的手,怦然心动的汇入了出站的人流。

        位于梧村田园中的鹭城火车站虽然不大,但是周边大片农田中已耸立着不少塔吊,“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的巨幅标语高高的悬挂于塔顶,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火车站就会淹没在商业的海洋之中。

        即便建成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这与自己有半毛钱关系吗?毅虹停下脚步,把目光凝固到附近的塔吊上,“嘉庚精神”是什么?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她冷笑一声,自己岂能去践行这些崇高精神?带着儿子来到侨乡,只是为了走出家乡,寻找一条人生的活路而已。

        思锁抱着毅虹的腿,肚子里咕噜咕噜乱叫,看着旁边小摊上的包子、面条、炸串、臭豆腐、五香蛋……他的口水就一口一口的直往肚子里咽。

        毅虹摸摸自己的口袋,身无分文。对于一无所知的城市,对于举目无亲的地方,如何才能让儿子吃顿饱饭?去乞讨?这是她不能突破的底线。就是在她被逐出家门的那段苦难日子里,宁可吃烂菜根喝野菜汤,也从未乞讨过。

        唉,思锁也渐渐长大了,该怎么活下去也得与他唠叨唠叨。

        “思锁,饿吧?”

        儿子点点头。

        “我们没有钱,怎么办?”毅虹问。

        思锁不想说话,也许是饿的原因吧,他有气无力的指了指前方。

        毅虹抬头看去,一位老妪蓬头垢面的坐在地上,面前放着一只用于存放施舍钱币的破碗。她双手合十作揖,嘴里念叨“贵人,行行好。”

        行人各有各的表示,有的就当没有看见,昂首而过;有的用手捂着鼻子,蔑视的瞄一眼;有的绕个弧形,离她三尺;有的迈着阔步,嘴里咕囔滚开。当然,也有好心人,给一分、二分、五分、一角的都有。

        其实,也难怪路人无情,谁知道是真是假。听说,有的人故意装办成叫花子,博得人们的同情而敛财。路上也常见缺胳膊少腿儿或眼瞎的儿童,据说被拐后,被残忍的致残,逼着他们为主人乞讨。当然,确实也有生活无着落,而被逼上梁山乞讨的。没有人去打假,谁能辨别出真伪呢?

        “你是说前面的乞丐?”毅虹不无失望的问。

        “不是,不是,妈妈。你不是给我讲过‘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吗?我怎么会去要饭呢?我是说这个乞丐前面的那人。”思锁像小大人似的说了一通。

        毅虹又抬头向前望去,那是一位老爷爷,正弯着腰在地上捡瓶子和塑料袋什么的。

        毅虹虽然饿得眼冒金星,思锁的话就像一剂止饿的良药,她高兴的说“思锁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对,人要有骨气,咱再艰难也不能去乞讨。拾破烂可卖钱,拾烂菜能度命。我们刚到鹭城就先这么着呗。”

        城市与农村不同,垃圾多里面藏的宝贝也多。一天下来,填饱肚子自不用说,捡到的废品竟然卖了五角钱。这让毅虹和思锁异常兴奋。

        对于毅虹,这是多么灿烂的笑,也是久违的笑,自从怀孕到现在何时如此开怀笑过?

        与垃圾打了一天交道,尽管也会有人投来鄙夷的目光,但靠自己的双手诚实劳动,最起码能填饱肚子,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在垃圾里捡宝,废物利用,城管人员应该不会反对,也就是说不会作为盲流遣返。但是居无定所,露宿街头桥头,这可能是不允许的。她要吸取在申海编故事谎称乞讨露宿街头而被作为盲流收容的教训。千万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