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娴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③⑥变(1/2)
        几天前和高中时代的一个同学一起吃了顿饭,两年没见,感觉她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儿也没变。

        或者应该说,从高一结束分班到大一到大学毕业到现在,她一直都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但其实也变了,变成了一个硕士学历的毕业生,有了男朋友,开始玩游戏,找到了很不错的工作。

        不久前看她发毕业的动态时就很感慨,一起高考一起迈进大学校门,如今她已经硕士毕业,而我却还拿着本科学历,莫名的心酸。

        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或许从始至终都是个失败者。

        每一次看着别人的大学的招聘会与自己的大学的招聘会的差异时,心中总会暗自后悔,想着高中时代为什么不多努力一些。

        但时如逝水,永不回头,过去已经永远的定格,能改变的只有未来。

        于是就会想着再努力一次,不只是把从前的遗憾补上,也是希望能让未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毕竟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不断向前运动着的,人也一样。

        原本还说,等我考到了我想去的地方,我们就又能在同一座城市上学,这样周末时又可以常常见面,期末也许还能一起回家。

        但这如今已经不可能实现,我大概只能和其他人履行这个约定了吧。

        又想起另一个小伙伴,我们的认识得要追溯到小学时代了,那时她在我的隔壁班,我们不熟,关系仅停留在我认识这个人,见到了能叫出她的名字的阶段。

        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朋友,算是成为朋友的呢?仔细想想应该是初一。

        那时按照片区划分学校,我家这一片破天荒的划到了师范学院附中,在那里我又遇到了她,仍然是在我的隔壁班。

        面对许许多多的陌生面孔,她这个不算很熟悉的朋友就成了最熟悉的人,我们的关系也就更近了些。

        初二我转学之后就没再见过她,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的联系方式,总之,时不时的也会聊几句。

        后来上了高中,没记错的话她又出现在了我的隔壁班,某次我们还一起回到曾经一起念过的初中,虽然老师们也还记得我,但相比之下更熟悉她。

        缘分有时确实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我们这同学缘分实在是过分巧妙了些。

        后来她考上了本地的师范学院,我们直到去年才有幸见了一面。

        说约饭时妈妈正好和我一起在外面,问时她也说不介意妈妈和我们一起约,反正她也认识。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她说某次她们去逛招聘会投简历时,某家公司看到她们的本科院校时毫不犹豫拒绝的事。

        那时她已经工作了一阵子,但她说她已经改变主意想要去考研了,因为她的本科学历,找工作实在是过于困难了。

        我还记得那时妈妈说她想让我考本校,但我始终执着于我想考的学校,而后她对妈妈说,她原本觉得没什么,但现在深刻的发现,考研就要考好的学校,否则还不如不考。

        直到现在我都很庆幸那天我带着妈妈一起去吃了那顿饭,因为那同学的亲身经历被她听进了心里,她也终于能够理解我执着于这个学校的原因。

        当然了这并不绝对,对很多人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学历而已,学校好与不好并没有什么所谓,只要能上线,考在哪里都一样。

        但也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努力考研不只是为了那一本硕士学位证书,更是因为我们想去的地方对我们未来选择的职业会更有价值。

        还有不久前刚见过面的小姐妹,她也是我高一时的同学,她同我一样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之前失利,去年她说她想要边工作边复习,但没到半个月她就放弃了,还是专心的去上课复习。

        她说,上着班根本腾不出时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