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和我这些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心心念念的念(1/4)
        天翻地覆这四个字,能够贴切的描述云城这十几年的发展。

        但是十几年前,云城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云城还是一个刚刚开始局部发展的城市。

        十几年前的杨念也还不认识那时候的余心言。毕竟,杨念都上幼儿园小班了,余心言才刚出生,如果远在云城的杨念出生之后,有一只蝴蝶扇错了翅膀,可能这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余心言这个人。

        “妈,你说当时我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啊?”

        刘静看着马上就要七岁的杨念,没怎么想就回答说“大人取的呗,医院又不负责赠送名字。”

        “是啊,但是是什么意思啊?”

        刘静当然知道这个名字的意思,没有狗血的想念某个去世的人,只是寄托她自己的一份思念。传统的本地家庭,外来媳妇有儿子是很重要的,儿子如果有出息在家里亲戚面前外来媳妇跟大家更好相处。“意思就是,爸爸妈妈心心念念的就是你啊。”

        可能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名字寄托着某种沉重的情感,从幼儿园开始,杨念的班主任就总是会试探的问刘静关于杨念爸爸或者是有没有兄弟姐妹这样的问题。当然,刘静心里知道大家并无恶意。毕竟刘静也不能把“父母双全生活幸福”写牌子上挂在杨念胸前。可杨念的成长也确实寄托了很多人的念想。

        杨念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上最高的男孩。座位,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排队站在队伍的最后一排。杨念喜欢军训,从小学就开始喜欢军训。因为只有军训的时候他这个各自一定是最前排的头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成林一小的习惯,班主任们总是喜欢让班上最高大男生或者女生当班长。所以杨念虽然都站在最后,也坐在最后,但是班上要是有个荣誉,领个奖励,也都是杨念去。

        杨念不是个用功学习的孩子。由于是班长,也是家里受重视的男孩,长孙,他当然不能学习不好,所以杨念一直也只是做到对得起以上的那些头衔而已。如果能拿个三好学生,那当然最好,如果拿不到,也能拿个优秀班干部,实在不行,凭着身体条件也能在体育比赛拿个好名次。按照成林一小或者说整个成林学校系统的规矩,文艺体育表现突出的,肯定也是要给个奖励的,比如“优秀少先队员”。

        这几年看起来是要走上素质教育的路了。这在全国可都是头一批。和杨念同龄的孩子,若是在武汉、洛阳或者西安这样重视学习而且“重点名校”风气盛行的地方,那肯定从小都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

        当时刘静也想过刘淼的话,刘淼是刘静的哥哥,住在武汉,就主动提出过把杨念接到武汉带,如果能习惯的话,刘静也找个工作去武汉,毕竟孩子学习抓得紧。其实主要是为着让刘静离娘家人近一点。而且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杨晓辉能在成林呆多久。

        杨晓辉和刘静是通过媒人介绍认识的,那年成林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批“新区”,新区里有好多大公司和大工厂,其中许多也是中外合资的重点企业。有玻璃研发生产企业、音像制品厂,印刷厂,电池厂和电路板厂,同时还有大批的纺织工业厂房在成林区和南湾区交界处。

        成林和南湾就是相邻的两个区,在当年的云城5区里是靠得最近的两个,骑单车把两个区的主路跑遍也用不了2个小时。可南湾没有成林的发展政策,有的只是一些成林“装不下”的厂房和仓库,或者是居民楼和物业管理单位。随着成林的发展,成林的居民越来越多,为了让工业聚集有更好的联动效应,更多的早期居民楼都安置在了南湾。住在成林的都是早期的老成林人。从地形上看,成林也更具备后期开发和改造的潜力。成林区虽然不大,但却位于云城半岛,三面环水,水中是山。所以如果站在山顶环顾,大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势。背山面水之处就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即便成林实际地理位置不大,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