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类更新计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1062 满屋子无主的身躯(1/3)
        博物馆筹办委员会虽然是个临时机构,级别却很高。还有不少重量级大佬过问建设工作。

        为了让地面上的神州青少年都能使用太空博物馆的资源……几亿人全都送上来参观一遍是不现实的。

        地球人要想来往于天上地下,必须克服地球引力。有天梯为穿梭舟节约燃料,依然损耗很大。而大气层粘稠厚重,对于生命星球来说,属于贵重物品。频繁穿越大气层,总是有磨损的。

        传统上用投影系统和体感系统做虚拟现实,稍微差了点意思。

        用专业级的大型体感设备,微重力和失重环境都能模拟得出来。成本倒不成问题。孩子们能学到东西,厂商也会开心。上游相关行业,能带来一大波利好。

        但博物馆里到处都是微妙的渐变重力环境……模拟这个就力不从心了。

        缺了真实的失重感体验,远程参观博物馆,还不如看纪录片呢。

        大佬们集思广益的结果,是重新搞一套低成本的系统。在地面上通过脑电波接入,控制一具博物馆里的真实身体在上面玩儿。无延迟通讯的道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配套的制造技术也已完备。理论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样一来,几亿神州青少年不用离开地球上的学校,就可以“亲身”体验太空博物馆。每个学校可以配发一些脑电波终端。

        参观过博物馆,没玩够还想再来,也不是问题。最多排队排得久一点。

        这个系统的概念听起来很高级。

        张尘用控制头套对前尘做感官互通以及精细控制,用的就是脑波接入。

        脑电波技术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就开始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北美分裂和黎凡特核战争,发展得断断续续。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是在……逆戟鲸研究所手里。

        起初他们和科技公司合作设计鲸鱼用的脑电波头套,在卫瀚扬的撒钱激励下,几经改版,艰难地达到了与当年的机器伙伴互通的目的。

        现在的最新设备已经可以做到人鲸之间的脑电波互通,人电互通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兰泽做前尘的控制头套,用的就是逆戟鲸所的技术。私下里用用,没打算给钱。

        现在所里卖出一大笔专利授权。上下高兴得跟过年似的。第一笔只是地区试点,终端改型完善之后,后面还有大生意!神州几亿青少年,有多少个学校,多少脑电波终端啊!

        卫瀚扬本来还担心,自己不在人世之后,没有了砸钱投入,研究所会生存不下去。

        他刚把所长悄悄改成大儿子卫墨章,就接到这么个有后劲的大单子。那孩子不愧是家养的招财宝宝,早交给他就对了。

        博物馆的远程参观系统实现起来不难。挑战在于规模。任务主要是两大块天上的身体和地下的终端。

        终端有不少小公司竞标。身体任务,自然是由西北造物接下来的。

        未来访客醒来时,应该是在个凑活像样的房间里。有衣服被子洗漱台的那种。

        现在这里躺着站着,一屋子昏迷不醒的身体。高矮胖瘦,男女老少,式样倒很齐全,都只穿着最简单的圆领衫和短裤。

        这是还没开张呢。

        这个项目和兰泽一点关系也没有。具体做设计的是兰泽的几个学生,刚毕业的。

        他就是过来看看。

        这个技术的前景远大,未来说不定可以用来做宇宙开发。

        人类在后方指挥,不成人形的机械装置身体,或者生化装置身体冲在有风险的一线。人类操作者可以正常下班,交接给下一个操作者,而前方的“身体”可以不下班。

        用脑电波实现大规模的远程精细互联,对于探索未知区域来说,有可能意义很重大。

        ……但也可能没什么用。因为人类这个物种,临场反应和思考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