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长安琅嬛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烧尾宴(1/2)
        李忠达在书房坐着,翻看着桌上刚送来的一份请柬,叹息了一声。他本来并没有打算和儿子生气。他也知道儿子落第乃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老实说若是儿子真的考上,他反倒要担心儿子徇私舞弊,祸及家人。

        然而当他见到儿子那副样子,脸色却不由自主阴沉了下来。

        他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像个市井粗人那样挽着半截袖子,满头满脸都是汗,袍角上还沾着从灶台上蹭得灰,李忠达不由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李白垂着脑袋,低眉顺眼地唤了一声“爹。”

        “啪”一声,李忠达把桌上那张请帖重重摔在李白面前,冷冷一声嗤笑“别人养得好儿子,我倒是也养了个好儿子。”

        门外忽然闯进来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高举着双手,奶声奶气地叫李忠达“爹爹,爹爹。”

        看着自己老来得来的这个幼子,李忠达露出几分慈父的柔和“爹爹在骂你这个不争气的哥哥。”

        “元儿、元儿,别打扰你爹爹办公事。”曹艳娘随着幼子进来,慌忙把幼子引了出去。

        李白测过身去捡起那张请帖,正好对上曹艳娘捂着嘴偷笑的神情,曹艳娘见李白发觉,尴尬地咳嗽了两声,急急忙忙把亲生的幼子抱出去。

        看了请帖,李白终于明白了爹为何会如此生气。那是来自于李忠达在朝堂上一个不大对付的同僚——尚书左丞张大人的请帖。

        请帖上客客气气的写着,恭请李大人并贵公子李白驾临张府寒舍,参加张大人犬子张玉卿的烧尾宴。张大人的犬子张玉卿,徼幸中了进士科第三名,也就是民间通俗所说的——探花郎。

        探花郎年年有之,倒也不奇,只是这位张玉卿公子,与李白恰恰是同一年生人,若是仔细论起来,张公子还比李公子小了足足三个月,二十岁便考进前三甲成了探花郎,说一句古今罕见的少年奇才也是不遑多让啊。

        唉,相比于人家张大人生了这么个好儿子,李忠达前两天在朝堂上与张大人唇枪舌剑占了两句上风的事简直不堪一提。

        李忠达的脸色正阴晴不定,李白却又走神了,他的心思全都落在了“烧尾宴”那三个字上。

        这烧尾宴在大唐可不是人人都能举办的,传说鲤跃龙门,要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故而士子及第新官上任,宴请前来庆贺亲朋的餐宴名之“烧尾宴”。

        这烧尾宴的菜式也是大有讲究,山珍海味,水陆杂陈,只算点心便有二十几样,金乳酥、玉露团、御黄王母饭、通花软牛肠、光明虾炙,每一样都是难得的珍馐。

        李白想着,口中不禁吱吱作响,他想着自己虽被父亲责骂一通,可是晚上能享受到这样美味佳肴,说不定还能趁机偷师,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李白心里正打着算盘,李忠达一挥袍袖“你就不要去了,老夫可不愿意在他张敞面前丢这个人。”李忠达抬起眼皮扫了儿子一眼“明年你要是不能榜上提名,老夫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孽子。”

        李白如遭雷击,失望地垂下了头。

        李忠达前脚刚出了府门,后脚杜浩然便来找李白。杜浩然的父亲杜大人同样也去参加了烧尾宴,自然也没给自己不长脸的儿子好脸色看。杜浩然知道李白定然和自己同病相怜,何不一起去平康牡丹坊喝酒解闷。

        街道上熙熙攘攘,白日里的长安城一百零八坊自然是热闹非凡。不时传来买卖的吆喝声。科举考试对读书人而言大过天,可是对于大多数长安城市井百姓而言,科举考试不过是让他们多赚一些食宿费用的好时候,至于其他的,连谈论都不知从何谈起。

        “我说这新晋的探花郎没准是个书呆子,我都不记得有这么个人,可见他整日里除了读书,甚少出门吧。”想到自己有个已经考中进士的哥哥在朝中撑着,爹明明在仕途上对自己没什么期待,却因为这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