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半城风雨半城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七章 远虑(1/2)
        令孟大小姐变色的,正是平东候让福伯带回来的信。

        当日,东平候在离京城二百里地时接到旨意,旨意大意是,如今西凉缺兵少将,着东平候不必回京复旨,带上两千近卫军,即刻启程凉州,协助当地守将赵毓敏驻守凉州。

        早到京城候府中的福伯得到消息时,东平候己接旨去往凉州。

        福伯不敢担搁,急急去求见候夫人催氏,在主母汪汪的泪眼中,轻车简从的追往凉州。紧赶慢赶的走了十日,才追上了自家主子。

        东平候见到福伯倒不意外,女儿对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向来上心,自己即便在外领兵,女儿也是从未断过派人送信送物。自己自北边启程时曾有信与她,知会了行程。知道自己不日回京,自是早早让人到府里候着了。

        对于这个年仅十二的女儿,东平候自来不当寻常孩子看,这女儿自小行事便颇有章法,对经商营生和田庄农事大有见地,几岁的孩子便能经营母亲诺大的嫁妆,且出息比之前每年多出几分,妻子当年陪嫁的都是能人,这几年陪嫁的铺子田庄全给了女儿管着,能让妻子那些单个放出来,都能独当一面的陪嫁对一个半大孩子言听计从,可见女儿也是有真本事的。

        自己这一征,惹下的麻烦不小,许多事二弟远在东丹鞭长莫及,母亲年迈,儿子外出游历,妻子不顶事,这往后很多事情说不得还得这个女儿来主事。

        妻子出身世家,教养虽好,心性却柔软太过,做个太平主母尚能支应,一旦逢变容易阵脚大乱,遇事还不如女儿能当机立断。有些事该准备的该谋划的都要准备谋划起来了,以防一时被打个措手不及。于是当下即修书一封,把事情经过,能说的都祥尽的说了,不能写于信上的也有口信让福伯带回刑州。

        是夜,直到丑时,当值守夜的宜秋还听到自家主子在床上不停的翻来覆去的煎着烙饼。

        此刻床上的孟无忧深觉杨家简直欺人太甚,正极力的压下中烧的怒火,把事情在心里慢慢的过了一遍“杨三一直是杨家老夫人与杨太后的眼珠子似的存在,让他上战场不过是为了往后行事作一个凭藉,试想,杨家虽势大,也还不能一手遮天,杨三寸功未立便加官进爵,总难以服众。但他们自然也知杨三之能,不过是斗鸡玩狗,真刀真枪是否摸过也未可知。这样的杨三,他们不可能真的是让他去以命搏功。

        杨三随军北上,杨家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父亲领兵,几无败绩,随军将领中还有宣威将军佘远志,佘远志虽非常胜将军,然而为人最为爱惜兵士,打仗以稳见长,从不打没有胜算的仗。

        北方游牧民族虽骁勇善战,但毕竟人数不多,庆朝以八万之师,即便是双方短兵相接,也大有胜算。

        这样万全之下,杨三却战死沙场,尸骨不全。以杨家往日的行事,杨太后对杨三这个幼弟非同寻常的宠溺,兼之多年前的旧怨,父亲的事恐难善了,被遣凉州,只怕只是个开端。

        杨三之死,杨家与太后把账算到了父亲头上,一个征战获胜的主帅,一无内战,二无外敌之时,班师却不得京门而入,这样匪夷所思之事世所未闻,声称凉州缺军少将,却只让带走两千近军,从这一事看,杨家连恶意都不加掩饰了。

        自家虽也不是可以任人宰割的小门小户,作为一个有兵权的世袭军侯,自有自家的实力,更遑论朝中姻亲故旧也不在少数,单父亲的岳家,清河崔氏也是个颇有根基的积年世家,姻亲向来荣辱与共,一且父亲出事,断无袖手旁观之理。但也耐不住他们象条粘粘腻腻的蛇似的缠将上来。

        若在京中,要动父亲必定要大费周章,但若作为一个驻边将领,边城离京又远,驻地还是个贫脊荒凉之地,想要发难实在是太容易,单是粮草一项都能使之应接不暇。

        照皇上的为人,此事定非他本意,耐何太皇太后,皇太后与太后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