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希腊的罗马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一章 利奥波德二世(1/3)
        君士坦丁听到利奥波德这个名字,无法不感到惊异。

        原时空中,就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雇佣了斯坦利,前去刚国河流域探险的。

        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国际会议后,刚果成为了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

        说起来,利奥波德和希腊也很有渊源。

        利奥波德出身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利奥波德二世的父亲是谁?

        就是利奥波德一世(这不是废话么)。

        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个姓氏有多么显赫?

        直到21世纪,英国王室都是出身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

        一战爆发时,英国和德国在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的。

        作为相互敌对的国家,战争时期的舆论宣传,自然是大肆抹黑对手,宣传己方如何如何正义,敌人多么多么邪恶。

        英国人一看,英王怎么是个德国人。

        这也难怪,萨克森·科堡·哥达,这是个地地道道的德国姓氏。

        战争时期这样的特殊时期,一个德国人姓氏的王室,看起来很别扭,迫于舆论压力,英国王室就将姓氏改成了温莎。

        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显赫可见一斑。

        1830希腊独立时,希腊人民曾经推举利奥波德一世作为希腊的国王,但是人家作为在欧洲传承历史悠久大贵族,看不上当时刚刚从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独立,穷的丁零当啷的巴尔干小国希腊。

        后来比利时从荷兰独立,利奥波德一世当选为比利时国王。

        比利时在欧洲,一直是富裕的国家,位于荷兰、法国和英国之中,战略地位重要,煤铁资源丰富,很早就完成了工业化,不但是个工业国,还是个资本输出国家,曾经还在华夏民国投资修铁路。

        经济条件根本不是希腊能比较的。

        后来利奥波德一世,给自己的儿子利奥波德二世,留下了1500万法郎的巨额遗产。

        看来在比利时没少捞钱。

        19世纪的1500万法郎呀,这样的一笔庞大的金钱,怎么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让它生息流动,就成了富二代利奥波德二世头疼的问题。

        因为比利时国内资本过剩,市场竞争又激烈,在比利时国内投资收益太低。

        存在银行吃利息收入稳定,但人家也看不上呀。

        正好完成工业化的比利时,和其他工业强国有着同样的烦恼

        需要足够多的廉价工业原料产地,作为工业机器的粮食。

        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找到消费市场宣泄。

        比利时国家本身也有寻找殖民地的利益需要。

        这哥们拿着老爹留下的大笔银子,四处花费钱财,挥洒金钱,组建了一个名叫“国际非洲协会”的国际组织,同时指使报社在舆论上造势。

        在利奥波德的支持下(花钱),各个主要国家还在本国建立了“国际非洲协会”的分协会。

        国际刚过协会的宗旨就是非洲人生活在黑暗中,需要欧洲的文明来驱散愚昧,保护弱势的非洲土著,免于血腥残忍邪恶的阿拉伯奴隶贩子的荼毒,将非洲置于欧洲强国的保护之下,维护贸易活动。

        这些话语也不完全是冠冕堂皇的说辞,也确实做了些实事。

        19世纪末,阿拉伯人仍然从事黑奴贸易。

        国际非洲协会这一呼吁,符合欧洲国家的利益,因为大家都需要消费市场和廉价工业原料么。

        这些阿拉伯人,大肆抓捕黑人,扫荡黑人村落,使得欧洲人没办法安心做生意,攫取财富。

        再加上奴隶贸易也确实不得人心,过于野蛮血腥。

        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打击阿拉伯奴隶贩子,最终使得20世纪初奴隶贸易销声匿迹。

        真要说起来,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