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月照远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章 筵席风波(上)(1/3)
        “富丽堂皇,殊无意趣。”

        曹宗钰摸摸鼻子,抬眼四周望望,不得不苦笑承认,安舒这八字评语下得极其妥帖。

        谦德堂在子城近南门处,原为汉朝末年西凉王李暠所建,夯土为基,四方飞檐,殿角垂铃,颇具古风。

        归义府将此地作为大型宴饮场所,便是相中这份堂堂正正的汉家气象。

        此时堂上正举行他二人的接风宴,众人盘腿坐于红线毯上,陈几案于前,两人一组,案上陈设牛羊肉并酒饮之类,中间的空地上正有乐队在演奏。

        男伎居东,十来人击鼓,吹横笛,拨筝弦。女伎居右,持箜篌琵琶并笙箫铜钹等乐器,吹吹打打,十分吵闹。

        此时尚未巡酒,已完成迎宾,拜礼,致辞,入座、动乐等无数繁琐手续,在座衣冠楚楚的官员使臣,华族贵人,便好似提线木偶一般肃拜进退。

        最辛苦便是女宾,华服俨妆,个个好似那洞窟里画出来的人像,亦要撑着满头的珠翠一起行礼。

        好容易坐定,这礼宾之曲也是演奏得四平八稳,咿呀嘈杂,叫人想打瞌睡。

        曹宗钰想了想,伸手沾酒,在案上写了两个字矫枉。

        安舒顿时明了,秀眉一扬,做口型无声道“过时。”

        曹宗钰无可辩驳,只好点头表示认同。

        两人这番哑谜,看似简单,说来道理却极深。

        沙洲曾于晚唐时陷于吐蕃近百年,时人作悲歌曰“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

        大中二年,本地汉人张议潮尽散家财,招募义勇,起兵于敦煌,推翻吐蕃政权,收复瓜沙二州,并遣使持表函入京告捷。

        唐廷与边镇消息早已隔绝经年。西北此番入使,顿时令得朝野震动。

        唐廷在此地重设藩镇,赐军号曰“归义”,这便是归义侯府的来历了。

        往后便到了唐末风雨飘摇,中原狼烟四起的乱世,谁也顾不得这西部边陲之地。

        归义军苦苦支撑着沙洲,在回鹘、吐蕃、突厥、羌人等各方势力之间,靠一己之力艰难腾挪。在周边尽皆胡化之际,堪堪守住了这一方汉土,其间之凶险,犹如扁舟行于巨涛骇浪,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因此之故,归义军于礼乐教化,重之又重,诸种仪式祭典,竟比中原更为隆重繁琐。

        如用后世之人的话语来讲,那便是要在文化上维持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便是曹宗钰写“矫枉”之意。

        安舒回以“过时”,则是讲世易时移,自世宗显德二年,沙洲历经艰辛,重新入贡大周开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国家安定,疆域稳固,教化之风,遍及四野。

        便是来经商做生意的胡人,也以会讲汉话为荣,修习仁义礼仪。

        此时仍胶柱鼓瑟,不思求变,则未免有些过时了。

        他二人是本次筵席的主角,设座于主座归义侯夫妇与观察使之下,正是众所瞩目的焦点人物。

        两人不敢公然交头接耳,却想出这等法子来“默谈”,也是新奇。

        若非两人俱是心思灵透之人,又素有默契,那可真是哑巴说话,不知所云了。

        曹安康的位次在他们后面,正好将两人的小动作瞧了个仔细,心里颇有一点难言的滋味。

        兄长回府这一两日,虽给自己准备了好生丰盛的礼物,却一直忙乱,没有时间与自己好好倾谈。

        她想念兄妹俩幼时的亲密无间,更愿意跟兄长分享长大后的烦恼心事。

        曹宗钰却似乎仍是将她当作那个记忆里天真不知事的总角稚童,随口扯个谎,便想哄她开心大半天。

        她的目光落在右前方的安舒身上。

        今晚算是安舒正式露面,是以撤下幂篱,露出了真面容。

        曹安康清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