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性与理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力量5(1/3)
        12

        她作为母亲,看见儿子对自己开心地笑,甚是愉快;儿子每一次跌倒后一边爬着,一边咧着嘴,母亲简直乐开了怀。一般来说,生活不需要眼泪,所以人应该欢笑;生命有了痛苦,才会更加珍惜欢乐;人生中的欢歌,包涵着痛苦的音符。有了跌倒才能有站起,有了承受才能有坚韧;给孩子坚韧,会给人生长河的船配上桨;给孩子坚强,会给想要飞翔的希望装上翅膀。她想让孩子从小明白,男人的胸膛容不下泪水,那里只有歌声飞扬;男人的双臂绝不能软弱,不然触及不到远方的梦想。

        挫折能称量人的力量,折磨能衡量人的信仰。

        这一点当母亲的清楚,她总是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放弃,放弃就会前功尽弃;不要气馁,人都能学会走路,秋生不会例外。”习惯失败,会不怕打击,人的抵抗力会随着失败在增强;习惯痛苦,会不怕伤害,人的承受力会在忍受中变强。素芬刚把孩子轻轻地放在地上,秋生尽力想一个人朝前走,可惜失败;素芬瞬时弯下身子,把重重地摔在地上的孩子扶起来。孩子不会叫疼,当妈妈的知道那一定很疼,哪有摔下来不疼的道理!只是有的人能够忍受,忍受一定增加自己的力量;只是有的人需要宣泄,把痛苦排出来不一定只有欢乐。她明白人都是在摔倒中成长,生命在跌倒与站起来的交错中前进,人生在眼泪与欢笑的交替中飞扬。她唯有忍着当母亲的心疼,双手托起秋生稚嫩的双臂,让他的双脚向前一步一步地迈出。人是一步一步地爬着生命的阶梯,登上心中理想的高峰;路是一步一步的走,直到人生的尽头;只有要执着的脚步,没有遥远的路程;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迈不开的腿。但从另一面来说,人不要想得太远,太远脚步丈量不到;人不要望得太高,太高伸手触摸不到。

        素芬的手有些发软,轻柔地说“宝贝,咱停一会儿。”

        “妈妈!”孩子叫一声,用力挣脱母亲温柔的怀抱,向前尽力伸了脚步;刚迈出左脚,右脚还没有跟进时,由于重心不稳,“噼啪”一声狠狠地摔在地在。

        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子不惧疼痛,心里除了紧张与心慌,还有宽慰。紧张是由于害怕,害怕如此弱小的身体再次受到什么意外的伤害,因为他的小手上残留着摔伤痕迹;不害怕受伤不等于受伤不让人疼,不流眼泪不等于心里没有哭泣。心慌是源自不确定,不确定秋生学走路还要持续多久,毕竟他早就过了学走路的年纪;不确定秋生还要承受多少的摔倒,毕竟他已经摔倒过多次;不确定秋生的人生是否如学走路摔倒一样,由汗水与泥土组成。不过自己的儿子在疼痛面前是如此的坚强,在困难面前是如此的果敢,对打击无所畏惧,对挫折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用必胜的心去战胜任何可能的挑战,用高昂的斗志去铲除任何可能的障碍,作为母亲还有什么不能宽慰呢?她知道,秋生不想除了练习走路就桎梏在竹背篓子里;他想跟其它的小朋友一样,自由自在;比如程跃进。

        程跃进的母亲周丽蓉会带来安慰,与素芬闲谈。“不要慌,慢慢来,我相信秋生将来会学会走路的。上天会把机会留给勤奋的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总有一天,他会学会。”

        人不跌倒难以学会走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人只要不怕疼,就不怕摔倒。秋生不怕疼,除了自己的坚韧,还有母爱的支持。在母爱包围下,孩子会快乐;在孩子每迈出一步所付出的汗水里,含着母亲的辛劳;在坚毅的目光盯着前方的背后,是母亲无私的寄与和付出;孩子前进时,支撑着他的永远是母亲那双温暖的手。

        素芬带着秋生走了几步,把手松开一点,让它摇摇晃晃地挪动;在将要跌倒的时候用手扶他一下,秋生又继续歪歪扭扭地向前。每一步是那么地用力,每一步是那么地坚定;力量可从锻炼中增加,信心会在进步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