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萧萧风雨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四章(短篇小说---断剑)(1/2)
        远处的琴师背着琴。步伐轻盈,未见有丝毫迟疑,顶着行人打量的目光,不紧不慢的走着。

        琴是梧桐木的,被青石色的落花流水纹襄着,琴师很年轻,眉目清扬,体态风雅,一袭白衫,却偏偏生着一头浅灰的发,一双灰眸明朗如星。

        琴师轻车熟路的来到一处未有人把守的住宅,扣门,立刻就有几个孩童探出头来,上下打量她一眼,立刻欢呼雀跃的把她迎了进去,一时间桌椅板凳和地面摩擦的声不绝于耳,掺杂着孩子们惊喜的渣渣叫声,还真是少有的热闹。

        这处院落原本是本地的一位乡绅私产,平日里没人居住,只是定时遣人打扫,倒也整洁。后来大衍国政局动荡,战乱四起,不知多少壮丁被抓,又有多少战死沙场,做了徘徊衍国的英魂。

        女主人发了善心,将那处空宅做为收容孤儿的居所,又每天在门口施粥,接济哪些逃难的灾民。

        行人纳闷这琴师是府上门客?还是女主人请来给孩童助兴?那也未免太“雅致”了一些,战乱时谁还有心思做这些,行人个怀鬼胎的有,面露疑惑的也有,假装不视者也有,总之,此时的院落已经安静了,哪些调皮的孩子也规规矩矩的坐成一排。

        此时院内向外传出悠扬的琴声。

        那琴声不大,却有穿石裂云之势,院外的人竟然可以听的清清楚楚,琴音如高山巍峨可临渊而长啸,如流水涓涓可傍花而照,如闻钟鼓相击之厚重,见云烟广袖。

        人群中有人惊呼“白云琴师”

        相传她是来自仙境的,因为就连上天也嫉妒她的才华,便命令白雪收走回了发间七分墨色,满头黑发成了现在薄烟般的灰。

        没人知道她是谁,来自哪里,连“白云琴师”也不过是别人为她取的外号。

        几曲下来,院外行人已经如痴如醉。

        几曲下来,院内已被孩子们围城了圈。

        孩子们问东问西,琴师满眼只能看见泛黄的小脑袋瓜,苦笑道“一个一个来,某又不会逃的”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抢先说到“琴师姐姐,你总算回来了,这次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又有孩子说到“上次的三十六剑客,可有趣极了,姐姐这次也要讲这个故事吗!”

        “姐姐,姐姐”

        一位年纪和琴师相仿的女子斥道“好了好了,不要总缠着先生”琴师连忙摆手,重整琴弦,眼帘半阖,再次抬头时候,眼中意蕴满了笑意:“某四海为家,听到的故事自然要比别人多一些,讲一讲又何妨,是也不是呢?”

        孩子们欢呼道:“是”

        琴师抬手扶上琴弦,弹出几个简单的音节,良久才开口道

        风声呼啸剑寒霜,孤声醉影破长空。

        一点尘土千山坠,佛风落叶皆飘散。

        轻身一跃三千里,梦里常笑悲座客。

        月倚高楼,晚风微醺,惊过几颗柳,挽起几息簌簌,只有佛晓的白鹭,划过那抹葱绿,溅起阵阵波痕。

        几许蝉鸣空桑林,缓步八月萧关道,脚下枯叶嘎吱作响,紫苑的清香伴着微风荡漾起一片芬芳。

        皎洁的月光透过摇曳的风铃顷洒在只余一截断刃上,寒光咋闪。他俯身站起,几抹锈迹映入黄昏的眼眶,缕缕思绪又被卷入那遥远的战场

        忆那年花开正茂,骄阳不燥。

        未入世事的少年身着一袭白衣,通透而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是三分单纯,七分赤诚。随着风烟的咋起,别了相伴十七年的梧桐树,别了十七年养育之恩的师傅,别了十七岁那年与师妹定下的十年之约。

        只身负一长剑离去,带着国难当头的彭拜壮志离去。向着那抹光,前进。却不曾看见师妹眼底的的温柔也随他悄然离去

        这就是所谓的年少把,年轻气盛只顾一意朝前的奔跑,从不留意过身旁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