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贵子思密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九章 突发奇想(1/3)
        韩晟昊一点也没有想到,叶镇长和富志俭两个人此刻正盘着大腿,端坐在他家的炕上,他们一人手里拿着一只玻璃茶杯,正有滋有味地喝着茶呢。

        韩晟昊的家是典型的朝鲜人家一进门就是一铺大炕,与地面平行;屋地有多大,炕就有多大,用当地汉族人的话说,就是“满地都是炕”、“坐在地上等于是坐在炕上、坐在炕上也等于是‘席地而坐’”。

        朝鲜人家的房间结构与汉族、满族完全不一样,不分东、西屋,也没有单独的灶间儿。

        朝鲜人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思想的影响,一般子女长大了,家里就会用拉门在炕上作间壁。

        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以及辈分,按照需要用木制拉门进行间壁。有隔断成“月”字型的,即把一个屋子隔断成三个房间;有隔断成“用”字型的,即把一个屋子隔断成多个房间。

        里面的房间是卧室,外面房间晚上睡觉用,白天用来招待客人。为了采光,拉门一般白天都是拉开的。

        “厨房”是在一进门的地方,与拉门最外面的房间连接着,不是独立的,中间没有隔断。

        厨房的“灶炕”不像汉族、满族人家的灶炕在地面上,而是在地下,向下挖出一个像地窖一样的空间。但是这个地窖不深,面积也不是很大,一般是2米见方左右。烧火的时候,人得跳下去,蹲在里面烧。地窖上面有盖板,盖板与锅台、炕面形成一个平面。

        由于上面盖着板儿,特别卫生;不做饭的时候把盖板盖上,便与地面也就是炕面铺平了,整齐化一,不影响在上面通行或者干家务活,节省不少空间。

        这种房屋结构最大的特点是,一进门,就能把整个家里的每个地方一目了然,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只要是没有拉上拉门,那么家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韩晟昊家可能因为一直人口不多,炕上只有中间一道拉门,既不呈“月字”型,更不是“用”字型,只有“里屋”和“外屋”之分。

        叶镇长和富志俭坐在外屋的炕上,乐呵呵地看着韩晟昊。

        “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韩晟昊惊奇地问。这时,他猛然想起今天是大年初一,得给长辈拜年,赶紧补上一句“镇长、富叔过年好!”说着,给他们行了个礼。

        叶镇长和富志俭也赶紧说“过年好、过年好!”

        韩晟昊脱鞋上了炕,在富志俭的身边盘腿坐了下来。

        玄卓善蹲在灶坑的盖板上在给韩灿宇洗衣服;韩灿宇则坐在里屋吃糖块。炕上的拉门开着,小灿宇见韩晟昊回家了,高兴地叫了一声“阿爸吉”。

        炕上热乎乎的,靠近厨房的地方直烫屁股,整个屋子也都很温暖。富志俭想,朝鲜人的“灶坑”确实好烧,这种房屋结构也确实保暖,怪不得都说朝鲜人家暖和,还真是。

        韩晟昊已经猜到叶镇长他们来的意思了。他看了一眼玄卓善,玄卓善也抬头看了看他,从玄卓善的眼睛里,韩晟昊已经能够肯定,他们两人已经把隔在他和玄卓善之间的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富志俭把玻璃茶杯放在了小炕桌上,说“大个儿呀,方才呢哦,就是你回来之前,我和镇长我们两人不是给堡子上的那几个老辈的拜年去了吗,回来正好路过这儿,就寻思过来,俺们两当一回媒人,当面问问小玄子的意见,看看人家同不同意,别光咱们在那瞎咋乎,万一要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呢。”

        叶镇长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说“我们觉得吧,好事就应该齐拉咔嚓,趁热打铁,别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所以俺俩直截了当地就跟小玄子挑明了。”

        富志俭说“人家小玄子可比你痛快,可不是那种磨磨叽叽、肉筋筋的人,人家啥话都没说,当时就点头了。呵呵!”

        韩晟昊又看了一眼玄卓善,玄卓善冲着他笑了,笑得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