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失去才是真正的拥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个性精神日渐陨落(1/2)
        刚开始的日子总是从零开始,所以总是最难的。

        其实在几种大花玫瑰、奥斯汀、毛茛、牡丹之中,奥斯汀最为繁复,做起来最为耗时,但花型却是我觉得最为精致细腻的。但显然国人还是对玫瑰情有独钟,所以玫瑰做的最多。

        因为每一片花瓣都是用原料擀成非常纤薄的薄片反复加工而成,所以糖花制作的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反复制作而练成精巧自如的手感,其二是无限的耐心,耐心,耐心……

        制作一朵完整的玫瑰花,首先从花芯开始。将18号铁丝一端弯成一个圆。这个圆不能太小,不能只是一个弯,这样才便于支撑住花芯和整朵花。也不能太大,不然容易穿破花芯。称取18g花卉干佩斯,来回拉软。在手上拍一些淀粉,以防干佩斯粘手。把干佩斯先搓成球,再搓成“水滴”状。然后把刚才的铁圈从水滴的底部插入,插到水滴整体23的位置,再将底部插口收紧实。完成后的高度应该与宽度大致等长,如果感觉稍高,可以从顶部下压,但压的时候必须要均匀,最后再将顶部提尖,维持水滴状。完成的花芯放入最小号花瓣模具中,水滴尖至模具顶部需要留有13左右空间。

        其实哪怕就这几步,就已经够练很久了。因为“弯的程度”,“水滴成型”,“收口”,“按压修整”,这些落到实处,除了反复操练积累手感,没有任何机械方法可以帮助。但这也恰恰是纯手工艺术的精湛卓然之所在。

        然后就是花的制作。因为从内而外花瓣逐层增大,而花瓣需要用模具刻出来,所以模具亦会分不同型号以对应每一层的花瓣大小。因而整体的过程是1号模具,3层;2号模具3~4层;3号模具1~2层;每一层都是3片花瓣。最后一层,3片2号花瓣,1片1号花瓣。模具的号码越大,模具越大,刻出来花瓣越大。

        可能读到这已经完全不知所云,很正常,没有亲自操作过,基本无法直接想象这种繁杂的操作流程。简而言之上面提及的层数是每一种大小的花瓣需要贴的层数;用不同大小的模具刻出很多片花瓣,然后这些花瓣经过加工,以每层3片的方式贴在花芯上,逐层贴。所以一朵花,至少需要擀制并精加工30片左右的花瓣,每一片都得是手工擀至薄而不透程度。新手通常一天时间只能做一朵。

        而玫瑰是所有大花种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因为每一层花瓣数量很少,加工的工序也简单。比起奥斯汀6束内芯,4层外包而言,简直是热身活动。而比起牡丹每一片擀出的花瓣都需要再穿入细铁丝而言,技术性更是幼儿园级别。

        鉴于制作流程的繁复,我仅介绍一层的加工与贴合,而后不再赘述。

        加工首先用小一号(相对于所制作的型号)的模压出所需型号花瓣(此时花瓣可稍厚),再将其擀得根部稍厚(但不能特别明显的厚),边缘很薄(薄而不透,透明感非常强最好),然后用所需型号模压出花瓣。擀制是一个非常技术的活,力道和方向,唯有经历了才懂哈哈。

        之后压模,压模时候可以拍点淀粉以便之后取下。这一步一定要把花瓣的尖部定在膜的根部,放在膜的正中间压,不然压不出玫瑰花花瓣的花纹出来,会使得花瓣看上去不够逼真灵动。最后刷自制胶水贴上花芯。贴的时候,第一层花芯尖部贴到能让顶部留有13空间处再粘住花瓣,第一瓣两边选择其中一边内侧再刷胶水以贴合上花芯;第二瓣则垂直于第一瓣(未刷胶水的一边)贴合于花芯,然后将第二瓣处于内侧的一边刷胶水贴合于花芯;第三瓣插入第一瓣未刷胶水一边与花芯的间隙,然后盖在第二瓣内侧刷胶水的一边上。贴的时候还必须注意三瓣高度必须一致,贴完后需要放平调整。如此以后完成30瓣左右加工贴合。

        所以大概可以体会为什么我如此强调“耐心”。非静心、耐心,不可进一步。

        而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