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主逃爱闯江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八章 柔软(1/4)
        戚宁怔住了。

        只感觉那温热直直抵达他的内心,他的惊异如电般经由心胸传遍全身。

        同时触动全身的,还有一种难以名状之感,一种十多年前他曾经有那样的一个瞬间。

        就因那样的一个瞬间,他执念至今。

        这完全出乎他所料,他一时脑海空白。

        皇后和其他人以为萧楚楚是涉世未深,受了这场面的惊吓,就如一个受了欺负的小孩去找爹娘一样,扑向他的长辈寻求安抚,轻蔑笑道“都十五六岁的男儿郎,却比我的轩儿还要懦弱,这人当真能做一国之君?”

        荣王见宁王竟然毫不辩驳只怔在那,觉得诧异,但也不忘回击“皇后,此人是皇兄钦点的新君,你这番话是在对未来国君不敬。”

        萧楚楚松开抱着戚宁的双手,垂头低眉,脸颊绯红,不敢看戚宁,却又强撑着抬头与他四目相对,眼神说叔父,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求你快帮帮我。

        戚宁望着萧楚那焦急惶恐的眼神,便回过神来,明白自己是萧楚唯一的依靠,眼前的僵局,只有他戚宁一人能解开。

        他的脑海的思绪快速运转,想着如何才能解脱困境。

        “既有圣旨,新君已定,接旨不急于一时。皇兄仙逝,新君未登位,我等不能在此争论不休,引人误会内乱已生,若传了出去,未免节外生枝,内忧外患齐生。当下之急,先庄重料理国丧为宜,天下臣民共同哀悼,一为以此敬皇兄在天之灵,二为让所有人看到,大戚没有乱。”

        宁王此番话虽言之有理,但在场的雷公公、荣王、刘丞相都迷惑不解,连皇后、徐坤泽和苗杰仁都出乎意料。

        大家都心知肚明眼前的局势,只要萧楚领旨继位国君,戚宁才能跟着领旨成为摄政王,只要萧楚一句“接旨”,便大局已定,萧楚便掌握大权,全国兵力听其差遣,皇后虽有心腹势力,却已不成气候。

        皇后虽不知宁王背后的用意,但宁王既然同意此时不接旨,便正如了皇后等人所愿,他们虽不明就里,也不再说话,免生枝节。

        但荣王忍不住,“料理国丧,也可在新君继位的同时进行,历代因先皇仙逝而承袭继位的新君,继位仪式都是在国丧期间进行,何不遵照圣旨将新君继位之消息现行布告天下,登基大典择日再办。”

        刘丞相心里也琢磨宁王怎会放弃眼前的机会,棋差一着便前功尽弃?或是他觉察到什么不妥,临时另有妙计?

        只听宁王道“雷公公,圣旨诏书乃皇上亲书,作假不得,今日众人在场,也作了见证。萧楚确为皇兄与萧娘娘所生,今日起恢复宗姓,新君之事既有圣旨明示,不急在一时。雷公公,事关江山社稷,你好生保管好圣旨。”

        说罢对戚楚说“你给你父皇叩三个响头。”先把萧楚的皇室后裔身份认定了再说。

        戚楚照办,头扣得咚咚三声响,戚宁也向皇兄叩了三个头,起身后拉戚楚起身,拉着她的手往门外走去。

        荣王上前拦住宁王,低声道“按照宗法家规,戚楚既已被认作皇族长子嫡孙,皇帝驾崩,他便要在灵前守孝,主持国丧,这二皇兄你如果现在将大皇子带走恐为人诟病。就算大皇子还没接旨,但凡皇室子孙都要为皇帝守孝,如果大皇子离开皇宫,便落得不孝之名,他当皇子的资格便更受非议。”

        荣王所说的事情乃众人皆知,荣王也毫不认为宁王会一时想不起这一点,于是更对宁王的举动深感疑惑。

        只听宁王说道“大皇子丧母不久,甚为哀痛,每日必多番瞻仰其母遗物,以表孝思。今日他父皇仙逝,悲痛加倍,守孝肯定是要的,但需先回王府亲自取得其母遗物,方可返回皇宫。”

        宁王这一番话,意在强调戚楚是孝义之人,并且会返回皇宫为其父皇守孝,合情合理。

        宁王又道“三王爷、刘丞相,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