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辣娘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9章进餐“打幺台”(1/2)
        走到一处街边转角处,王三秋站住脚,习惯性的往左边靠江的位置看去,那里是一个肉铺子。

        现在正是主妇们买菜的时候,在那肉铺门口,挤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女人,有老有小,有俊有丑。

        有人在肉铺上挑挑捡捡,让那卖肉的人把一块猪肉翻过来复过去的看,就是不让人下刀切割。

        更多的人就围拢在肉铺外面,一个劲的看里面的人,而不是板上的肉。好像若是那人肉能卖,她们定要哄抢上一二两。

        王三秋自己也在纳闷,为什么要停在这里。

        对面的女人就有眼尖的看见她了,冲着这边指指点点,还有人高声道:“看吧!这才过多久,就又过来了!”

        知道这些女人是在说自己,王三秋一转身,只给那些正准备看热闹的女人一个大大的后脑勺,就拐进十字路口的巷子里去了!

        原来那个卖肉的“乔哥哥”就在这里,女人缘还不是一般的好!

        若是以前的“自己”,也许会冲过去跟那些女人争一个上好的观景位置,可现在她没有那个心情,那里风景再好看,都没有灶台上已经浸泡好,只等自己回去下刀的老腊肉诱人。

        没有其他牵绊,王三秋挤在杂货铺里摇晃的背篓之间,买到自己想要的碱面,又花了几文钱买了些干辣椒和胡豆酿的豆瓣酱。

        王大财虽然开了饭馆,可只卖早上的几碗稀饭,并没有准备多少调料。

        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家里的主妇自己做,这技术她前世也跟着奶奶学过,只是这一世来的时间太短,错过了季节,来不及收酿。

        见她买这些家庭必备的调料,有认识她的人瘪了嘴,只是没有出声嘲笑。

        提着麻绳绑着的几个小包,王三秋又挤出铺子,扯了扯又歪歪斜斜的衣衫,看看已经升上头顶的日头,不再停留,逆着人流往家里走去,她家的老腊肉应该泡得差不多了!

        跟她走时相比,王家茶馆里人更多了,每张桌子边都围坐着人,搁在后院杂屋房里的竹凳都取出来,在桌间见缝插针的放上几张,反正大家都是挤在一起听热闹,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想坐得宽敞些的人就到万家客栈,或者其他几个大茶馆去,不过那里的茶叶不见得多高级,价钱肯定会比王家茶铺要贵上两文。

        王三秋没有经过前店,是从后门进的。

        听到后门有声响,王大财忙乱着过来看一眼,见是三秋今天早早回来了,他已经忙得流汗的脸上终于有一丝喜色。

        在天井上洗过手,王三秋就进了灶间,将早上的剩稀饭搁在炉子上,灶台的锅里放上水和木蒸格,冷包子放进去,盖上蒸盖,又把灶膛里的火引燃。

        就这空档,她也没有闲着,从天井檐下挂着的蒜疙瘩里揪下一个独头蒜,三两下扒了皮,又在院角沙土中刨出埋着的一小块姜。

        只一会功夫,早上剩下的稀饭就在炉子上“咕嘟咕嘟”煮起来,蒸笼里也上了汽。

        这是王三秋给王大财准备的,忙了一早上,距离吃午饭还有一阵,一般都会中途十点多钟加餐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也就是西南农村习惯的半上午“打幺台”。

        在前世,只要农忙时节,她也给要下地干活的爷爷奶奶做,一般都是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里面再卧上一个荷包蛋。

        稀饭已经滚烫,王三秋用大碗装了,又把肉包子捡两个放在盘子里,早上剩下的咸菜拨一些在盘子一边,这才端着准备进茶铺子。

        王大财提着大铜壶,穿梭在人群缝隙中,熟练又灵活的避开各种体位的膝盖和屁股。

        里面人太多,王三秋不想在那乌泱泱的人堆里挤进挤出,就站在门口喊了一声:“爹,打幺台了!”

        嘈杂的人声从门口开始安静,慢慢蔓延到更深的角落,王大财疑惑的看看周围都望向他的人,又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