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爷又想静静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19章,给乔老太洗脚(1/2)
        病房,下午六点。

        索静苓已经吃过晚饭,坐在窗边,趴在小桌上继续练字。

        屋里暗些,但外边天还没黑,所以屋里也没开灯。

        静妃娘娘不是老眼昏花了,也是喜欢自然光、而非各种灯。

        灯固然好,但太多了,失了本来的那劲儿。

        静妃娘娘也是很能与世推移,不仅是练手,也是熟悉这些新的字。

        其实以前大家都会造,可能没造这么好、这么大影响。

        李婕将里外的收拾干净,过来,站在索静苓身后看。

        小叶和小美留着长头发,她俩美得不行。

        小真呢,留的却是短短的妹妹头。

        “这太简单了。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好玩极了!”小真说,“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唯一遗憾的是不甜。而且啊……”

        “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而且啊……”

        李婕看这写的认真,突然想“你是不是簪花小楷?”

        索静苓扭头看她一眼,笑道“馆阁体。”

        李婕不明觉厉。

        静妃娘娘不好解释。

        她亲爹是秀才,她开始就练馆阁体。

        后来漫长的岁月,偶尔抄经。

        她自己就把簪花小楷揉进来,也算是有了自己风格。

        现在笔不一样、字不一样、她都没写顺手。

        李婕自己上网查,有网就是好。

        馆阁体,楷书的一种书体。

        小楷即楷体小字。甭管簪花啥的,都是楷体。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四大楷体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所谓颜筋柳骨。

        柳公权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李婕没找到簪花小楷的出处,不过卫夫人是大名鼎鼎。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先须大书,不得从小。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卫夫人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李婕不太欣赏的来,不过“有人觉得簪花小楷柔美清丽、适合女子。”

        这又有说“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索静苓干净利落“女子和女子不一样的。”

        李婕了然。

        魏晋时期的河东卫氏是一个著名的书法世家,卫夫人才会有名有字,其他人想达到她的程度、差得远。

        李婕看索静苓,这气度就不一样。

        其实也没什么,静妃娘娘就是混日子,活得久了折腾的。

        人总得找点事儿做。

        何况要在皇帝跟前装,不认真点怎么行?

        不论哪个皇帝跟前装,都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现在叫、逼格?

        敲门,郎熹过来。

        好像看到有人装哔,走廊都亮灯了,屋里不开灯,熄灯一小时吗?

        这姑娘,也真简朴。脑门都光了,身上就病服,不施脂粉。

        她看过来,眼睛是发亮、而神秘。

        郎熹四十岁,能当她爹。

        随手把灯开了,郎熹坐在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