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古代建工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二章 第一桶金到手(1/2)
        谷雨过后的第八天,夜晚。

        乌云遮盖了夜空,海边滩涂上一片漆黑。

        带着一丝凉意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在海潮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泥泞的滩涂上,就连海鸟的影子都没有,乡民们更不会在这个湿冷雨夜出门了。

        王由桢接连等了几天,终于等到这么一个好天气了。

        这几个月以来,王由桢一遍又一遍的从村子走向盐田,经常闭着眼走过去,为的就是今天。

        怎么走,走多少步转弯,在哪里停下。

        全都了然于胸。

        海风呼啸。

        冰凉的雨水吹打在王由桢身上,泥泞的地面深陷鞋底,使得他走的艰难。

        直行,转弯,翻跳

        两炷香以后,王由桢艰难的来到了盐田附近,伸手摸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认真的扫视了一圈。

        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不会有任何人看见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王由桢谨慎的再三确认以后,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从泥泞的滩涂地面一步步走到了盐槽旁边。

        伸出右手摸向了应该在面前的铁磨盘,果然是摸到了。

        王由桢感受着右手手掌传过来的冰凉,把左手的密封陶罐放在了铁磨盘上,用力去掉了生漆。

        双手捧着稀硫酸陶罐,缓缓倒在铁磨盘上面。

        稀硫酸和铁立即发生了中和反应,沉重的铁磨盘不停的腐蚀,同时产生了氢气。

        一袋烟功夫过后,重达千斤的铁磨盘出现了凸凸凹凹的小洞,刚好能够伸进去一只手。

        完成了就算是项羽重生李存孝在世也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从千斤铁磨盘下面拿走一百两银子。

        王由桢疲倦的脸容,忍不住露出了笑意,在心底说了一句。

        这都是科学的力量。

        打开了洞口,把总共六斤多重的银子一个个取了出来,抱在怀里开始原路返回。

        好在王由桢从小跟着从边军退下来的爷爷练武,并不觉得多累,不到两炷香的时间就到家了。

        走到一片片破烂土屋的村子,来到家门口推开破烂柴门走进去。

        王由桢把银子放进一只干净的陶罐,埋在了后院的墙角。

        等到处理完这一切,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王由桢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和雨水,赶紧回到自己的小土屋,用最快的速度擦干净身体。

        大明没有抗生素,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在大明却是最要人命的恶疾。

        很多不缺医药的官员都会因为一场风寒病死在床榻上,连饭都吃不饱的贫寒百姓,只能等死了。

        王由桢擦干净身体,躺在床上睡着了。

        一直睡到中午。

        外面的小雨也停了,王由桢在娘亲的呼喊中起来喝了一碗粳米麸子混合的粗粥。

        粳米比白米要难吃的多,麸子是麦子碾磨过后的麦皮和碎屑,吞咽的时候喉咙一阵阵刺痛。

        味道就不用多说了,比猪食好不到哪去。

        但也没办法,白米太贵了,已经涨到了一两三钱银子一石。

        粳米只要一两银子一石,麸子更是只卖五钱银子一石。

        王由桢一句话没说的喝完了粗瓷碗里的粳米麸子粥,没有半点不满,自己家起码还能吃饱。

        很多盐丁家里就连一钱银子一石的谷糠都是吃不起,一天只吃一顿。

        王由桢放下手里的碗筷,说了一句娘亲我出去了,迈步走向了王家的祠堂。

        迈步走在村子里泥泞的土路上,王由桢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赚钱大计。

        早期工业革命的任何一样工业机械,都能在大明赚来一笔又一笔的银子。

        但是就因为那些新式机械过于赚钱了,以王由桢现在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