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前浪从1992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七章 昔年的好友(2/3)
老油条,

        刚才魏锐如下意识地大笑充满了嘲弄,他却没有因此赶到丝毫的不快,

        魏锐如还以为他是牟钢的什么干部,没想到居然跟自己一样也是去东瀛的取经人员。

        “你也要去东瀛,为什么叫我跟你一起去牟州?”

        “因为我不想去了——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商机,也只好放弃这次宝贵的机会。

        我已经提前将此事告诉了小村先生,他也很同意我的看法。”

        “呵。”魏锐如的脸上露出一丝毫不留情的嘲弄之色,“知识就是金钱,王先生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

        九十年代是一个全民奋进的年代。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有读书看报的爱好,把获得知识当做是人生的追求。

        放弃知识,去追求金钱,这是一件……挺丢人的事。

        虽然报纸上各种暴富神话已经层出不穷,各种没文化的农民、工人创业成功一跃成为人上人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五道口毕业的魏锐如心里还是保持着一颗执拗的心。

        文化是高贵的,你们这些只追求金钱的人永远不会懂。

        王壮飞笑了,他就等魏锐如说这个。

        “魏先生认为自己这次去东瀛能学到什么?”

        “那当然。”魏锐如骄傲地挺起胸膛,一双黝黑的眼睛闪闪发光,似乎一下变身成了70年代宣传画中的人物。

        “出国学习三年,我一定要学会东瀛的先进技术,像建国初回国的那些先贤一样为国家的崛起做些事情!”

        王壮飞一拍大腿,诚恳地道

        “着啊,既然如此,你就更不应该出国,起码这次是不应该。”

        “为什么?”

        要不是看王壮飞谈吐不俗,魏锐如几乎想问问他你难道不知道那些归国科学家的成绩。

        “如果你真想学到什么,应该去考东瀛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从理论学起,从基础学起。

        我们要去的东瀛大型企业在规模化生产和先进的管理上的确进步,可以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见识,让你学会科学的管理企业和操作先进的机器。”

        “可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先制造那些机器,而制造那些机器的方法,别说你学不会,那些企业自己也未必懂。

        而那些企业的核心技术,比如金属热处理和高端材料学,又怎么会让你们这些打短工的工人轻易学走?”

        90年代初,包括上层也都有用市场换技术的想法,对短期内很难出成绩的基础科学投入严重不足。

        三十二人的年轻取经队伍到了东瀛之后大开眼界,在东瀛先进的工业体系下收益良多,回国后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改进办法。

        但说起东瀛企业的核心技术,当了三年工人的众人还真没有谁能描述个大概。

        王壮飞在东瀛开数控车床得心应手,连东瀛的高级技工都要谦虚地请他当老师。

        但回国后当时的牟钢根本买不起也买不到那种数控车床,简直相当于把一个程序员扔回了原始时代,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所以,这个计划在持续几年后还是不了了之。

        魏锐如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当然知道打短工学不来真功夫的道理,可要是就因为做不到而放弃出国的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愿意。

        “不出国又如何?去东瀛起码能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去你们牟钢,难道就能学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吗?”

        王壮飞微微颔首,道

        “可以的。”

        “放屁!”魏锐如很没风度地爆了个粗口,“要是你们真有这个本事,你们就是全国最好的钢厂,又怎么会在穷山沟里垂死挣扎?”

        眼前魏锐如那张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和王壮飞印象中多年后借酒浇愁的颓废面容交叠在一起,让王壮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