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璧合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一章 相疑父女(1/3)
        大羌王朝至明三年,各地军阀纷纷易帜造反,诸侯混战,民不聊生。

        不过位于蜀地的罗城府是个例外,自三年前最后一支在此地作乱的“安义军”溃散之后,罗城搬来了一位新知府。那位大人姓唐,姿容清癯,为官清廉,做事清白,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

        在唐府靠近街道处的露华阁内,唐家的五姑娘周隐正在低头翻阅一本《周子六韬》,并捻起一只褪了毛的狼豪认真做着笔记。她皱眉落笔,忽然发现写下的字迹中夹杂着白丝,便明白是墨水干涸的作用。本想起身蘸墨,无奈桌砚离得太远,她便习惯性地将笔尖往唇边一送,借着舌尖的那点湿润融化焦墨。

        进来收拾书卷的丫鬟蕙香看到了她含着一丝墨迹的嘴角,忍不住责怪道“姑娘这吃墨水的毛病还没有改吗?若教老爷看到,可是要挨罚的。”

        周隐小时候被叫到唐大人书房里写字作画时总爱吃墨水,唐大人见一次便打一次手心。

        不过那般亲密的相处,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周隐抬头望向窗外,看到亭中那一树木槿正在盛放。那是她入府那一年唐大人亲自为她种上的,到如今已经有十一年。

        这株花原本在大都栽下,又被她移栽到了罗城,竟在这千里奔徙途中存活了下来。

        她神色怅惘,似乎陷入了回忆中。

        周隐被唐大人抱来时,只是一个五岁大点小女孩。那天晚上下着大雨,她蓬头垢面缩在男人宽大的臂膀中,一时觉得安全无比,就睡着了。

        唐大人不顾大雨,立刻请来了隔着三条街的唐家族长过来,当即要把她的名字写进族谱里。族长问他这女孩是小妾所出还是外室所出,他沉思片刻,回答道在迎娶夫人前曾有一妻子,可惜红颜命薄,只留下这一孤苦伶仃的女儿。

        他这话说得很不明白,唐夫人十五年前过门,而周隐那年才五岁,什么样的前妻能在继室过门后再生下女儿?

        大抵是他想给周隐一个尊贵体面的身份。

        可惜周隐并不接受。

        待到族长要将“唐隐”的名字记入族谱时,周隐突然奶声奶气说了一句“我姓周,单名一个隐字。”

        她的家教令她自小就明白,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不可改作别姓,不可断了家传渊源。

        族长这才明白周隐并不是唐家的孩子,是唐大人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捡来的,当即气得脸色发青,一言不发地拂袖离开。

        唐大人转头望向她,目光中似有忧色。

        第二天她醒来后,十五岁的唐家大姑娘跑来问她“小五,愿不愿意和姐姐一起去西市看新鲜有趣的东西?”

        她点点头,大姐姐温柔地笑着,把她抱上了马车。车帘拉下,那马匹跑得飞快,大姐姐有意无意地遮挡着她的眼睛,似乎不想让她记住回家的路。

        果然,到了西市下马后,大姐姐给周隐买了一个惟妙惟肖的诸葛孔明糖人,然后摸摸她的头“姐姐要去胡同口买些糖炒栗子,小五在这里等着姐姐好不好?”

        她乖巧地答应,并且知道,大姐姐应该是不会再回来了。

        她从清晨等到日暮,最后大概是累极困极,就晕倒在了地上。

        她再次醒来时,看到的是熟悉的唐府小院。唐大人坐在她的榻边,目光中有深深的愧色。

        周隐虽然是五岁孩童,可也略微通晓事理,知道唐大人将她抱来唐府是担着天大的风险,派大姐姐将她丢弃是情理之中,又亲自把她寻回来,则是全了那份义。

        她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好女儿,让他因自己而如履薄冰的生活略微舒心一些。

        于是她学着其他姐妹的样子向唐大人卖乖撒娇,还经常将刚刚学的书背给他听。唐大人对她越来越宠爱,也经常把她叫到书房内,亲自教她写字画画。

        她十岁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