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谍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004章:窥听谣言【求推荐】(1/2)
        只听李勣口中“嗯”了一声,道“二十年前,宫中突然秘密流传起一句话,说我大唐江山社稷三代之后,会被女王武氏取代。”

        李思文闻听此言,禁不住惊得“啊”了一声,身子微微颤动了一下。

        只听李勣继续说道

        “这件事越传越盛,终于传到圣人耳中,不由得大为震怒,加之当时太子殿下行为举止颇令圣人失望,经常会做一些有悖朝规礼法之事,圣人也为此事大费心思。这两件事情加在一起,让圣人更加忧心忡忡,深感不安,于是他命人对宫内彻查,想找出散布谣言之人。”

        柳诗诗听到这里,心中便大致明白了李勣口中所说的事情,知道他口中的圣人十有八九是被后世称之为“一代明君”的李世民,而哪位取代唐朝主宰天下的“女王武氏”必是武则天,让李世民颇为头痛的太子也必定是恒山王李承乾。

        她父亲是研究唐史的专家,家中藏书有多半跟唐史有关,父亲柳正如的很多朋友,也都是唐史爱好者,经常谈论的是唐朝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日日熏陶,月月耳闻目染,她自己也渐渐成为一个不挂名的唐史专家,早已对李勣口中所说之事了然于胸。

        柳诗诗想到自己通古博今,又对未来一清二楚,心中又暗自一喜,竖起耳朵,继续窥听。

        李勣话音刚落,李思文便道“既是谣言,又怎么会查得出来呢!”

        李勣点了点头,道

        “后来,在内侍监文学馆的藏书室里找到一本书籍,上面果真记载着谣言所传之事。这本秘籍是如何传入宫内,又如何被放置在文学馆藏书室,却无人知道。文学馆监作、儒学博士、藏书室书吏、典事等人俱不知情,好在当时圣人正当而立之年,胸怀气吞山河之志,对这等危害江山社稷的大逆之言,并未严办,而是将涉及此事的诸多官员撤职罢黜,便草草结案。”

        李思文道“圣人雄才大略,如此处理,也是大快人心之举。”

        李勣道“虽未株连杀头,然后这个‘武’字,自此以后,却深嵌圣人脑海,隐隐作痛,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并且随着圣人年事渐高,成为他心头一个越来越大的隐患。”

        李思文道“难道李君羡阿叔也跟这件事有关?”

        李勣道“不错。现在想想,李君羡的死,在二十年前就埋下了根源。”

        李思文闻听此言,心中不免一惊,心道“阿爷突然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府詹士,被左迁叠州都督,难道也与此事有关?果真如此,那该怎么办呢?”这样一想,心中立刻焦虑紧张万分,担心起父亲的性命安危来,当即说道“阿爷,会……不会也把你扯进来?”

        李勣微微一笑,颇为自信地小声说道“全然不会,圣人心思我略知一二,他想要清除的是对社稷不利之人,阿爷对大唐忠心耿耿,圣人之心清澈如镜,自不会冤枉我的。”

        李勣如此一说,李思文略感平静,紧张之情立减不少,但朝堂之上,圣人独断朝纲,一语定乾坤,旦夕之间,常常会发生翻云为雨、覆雨为云的事情,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惊涛拍岸,有多少人便在这诡秘难测的瞬息之间丢了性命,别的不说,就单单这位近在眼前的李君羡,难道不是最详实的例证吗?

        他心中一霎间千百个念头闪现,惴惴不安的低声说道“阿爷,话虽如此,李君羡……李君羡阿叔,对大唐也无二心,如今不……不也……。”

        李勣小声道“你李君羡阿叔是什么样的人,难道阿爷不知道吗?”他看了看儿子,又道“只能说君羡运气不好,他的小名里有个‘武’字”,犯了圣人的大忌,这才枉送了性命。”

        李思文眼睛被惊得睁大,道“怎么会这样?”

        李勣说道

        “十几年前,圣人圣体抱恙,日日卧榻休养生息。在床榻之上,想得最多的事情便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