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林浩的电影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三章 何老师(1/2)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

        开玩笑,没那么多枣,大桥也没有,他还是出的西门,但他也确实靠着这个在练习自己的气息。

        这些日子林浩在休息,也没放下功课。

        但既然是休息,也得做做休息该做的事情。比如出门溜溜。

        林浩现在住的地方,就护国寺,就德胜门内大街到这个人民剧院这中间。如果你出门向下走一点,沿着西大街往西走,就到了北海公园后门了,差不多就20年的北海北的那个站再走一阵。

        对,南山南不知道有没有,北海北反正是有。

        如果你出门直接往西走,就是什刹海了,前海后海积水潭。可惜这时候还没有那么多酒吧什么的,倒是据说冬天溜冰的人挺多。他觉得无聊,便又继续往前溜达。

        这个时代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东西,但了解之后就觉得没啥意思,无聊。

        路人聊的也没啥意思。

        他有时候坐坐听周边的人聊天,不少聊国有企业改革的事情,铁饭碗可能被砸了的担忧。对他来说,没多大影响,有一层隔阂感。于是就这一不小心,就溜达到了鼓楼东大街,左拐上去就是安定门百货商场了。

        这年头百货商场可叫热门,人们手里慢慢有钱了,自然有钱消费。而在他住的附近,安定门这个可算是大的了。

        这胡同里的小孩,要买了什么新东西,总喜欢吹是安百或是地百买的。至于林浩为什么不去更近的地百(地安门百货商场)一准是被那里的某个售货员给得罪了呗。

        还真当是80年代的,牛气哄哄的。

        话说回来,林浩不太愿意和这人挤人的一起逛,所以选在下午来也还算好。逛这么一圈,在附近找个地方吃个东西也成。只是林浩真是颇为看不上这时候的卫生环境条件,这一去就可得是上档次的餐厅。

        每次人家问他几位,就说一位,对方惊讶的感觉也让他颇为尴尬。

        颇有种,一个人去吃自助餐的意思。

        好在这一次发生一件事情,让他不用这么说了——因为虽然说还真没遇见窦唯,王霏什么的,倒是遇见一个也是很难见到的人。

        年轻的,几乎让他不敢认。

        这人几十年也没怎么变,不过他只能不确定地喊了两句“何老师?何炯?”

        92年9月,何炯被保送北外阿拉伯语系,95年3月开始主持《大风车》的《聪明屋》,扮演大拇哥。

        所以要不是有小孩叫“大拇哥”,林浩还真的没在人群中注意。因为林浩来到这个时代,一大半时间都是在神游。一直有那么一种做梦的感觉,因为没有一点代入感。

        真的,许魏在他这里不是那个唱《蓝莲花》的许魏,更多像是个愤青。

        但何炯绝对是林浩成长路上的印记了。

        在这个时候晃荡这么久,他总算有一点熟悉的印记抓住了,甚至夸张一点有一个和这个时代认同感的连接了。

        毕竟他不是京城的人,所以在这个老京城人或许怀念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没有多少亲切感。

        只是何炯这时候,也只是何炯和大拇哥而已“你好你好,我是何炯。”

        当然了,对于他来说,在外面被认出来也是很开心的事情。毕竟他现在也就是个大三的学生,能上央视,现在肯定还沉浸在各种兴奋中。

        而这边,确认这一个消息,林浩就不止是感慨了。

        虽然老实说何老师几十年没有变,但也不是真的没变。至少现在的青春气息和稚嫩说起来,何炯现在也就比他大四岁。

        “啊,何炯你好,我叫林浩,我特别喜欢你扮演的大拇哥。”虽然这句话有些羞耻,但林浩依旧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