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边渔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九章 李玉良乡村教书(二)(1/2)
        谈妥了大洼子村让李学文信心倍增,回家去与李玉良说起来都兴高采烈的。李玉良听了也很开心虽然条件艰苦了点,但是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了,他很开心。后面的事虽然没大洼子好办,但也都办得很好。河沿村是在祠堂里上课,他们村是这片最好的村,以前是个富商的家庙,村上住的都是照顾家庙的仆人。后来富商家没人了,仆人们就地安家变成了村民。因为都姓张也有叫张家村的。最不好的就是靠山村这边,李学文没去靠山村,因为路远村上人还穷。李学文选的是丘下村,其实丘下村是平地,之所以叫丘下,是当年祖先安家时这片有个坟丘。原是临时过渡,后来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变成了村落。

        丘下村不大,但有两个村离它很近,所以学堂就收三个村的孩子。可是村子里既无破庙更无祠堂,后来大伙说在村口搭个棚子,先开学慢慢大家有空了再一点一点修缮。在乡下修个棚再简单不过,加上又是三个村的人一起建,所以一天木棚就架起来了。闲人也多又给木棚外糊了泥,做了窗安了门,经过这一弄,学堂还真就有模有样!乡下人实在,开学后真的又修整了,最后还是丘下学堂最好,门前有花草屋后有大树自己有个小院落,学堂后来扩建都是遵照旧时模样翻新的。

        李玉良在家也精心准备了一翻。把幼时读的书,类似现代的三字经和千字文都找出来。按照描红贴自己又写了几份,做成李氏版的字帖。李家几代人都是读书的,所以初级读物很多。家里的陈年旧纸张也很多,李父在世的时候有用,但不让李玉良用。因为在学堂里用的东西差了,同窗会笑话先生也会瞧不起的!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李学文的收获就不用说了。今年的银钱进账很多,这房子是小晚儿出钱,记到英娘的名下的。所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慕家而非里宅。不过这夫妻俩是不会计较这个的,没有小姐就没有他们的今天,所有的都应该是小姐的。

        新年里大家都很开心,对李学文家就更是了。年前李学文给大相国寺的主持送了小晚儿做的吃食,没错用车拉的,少了大和尚还有英娘的弟子们不够分!和尚也是会为了吃食打仗的。重点是给兰姨送年货,她在老院看着地蛋。好在平时兰姨也不出门,李学文她们给她准备的东西又足足的。这次过来又给她带的年货,让她别舍不得吃。把身子保养好,要不开村忙了该吃不消了。

        李学文把小晚和英娘给兰姨的话和东西都带到了,帮兰姨规整好了就走了,临走还跟兰姨说“兰姨咱们要办的事情太大,等办完咱就团圆了,我们可想你了,英娘这几天一做啥就说还是兰姨做的好!”

        兰姨见李学文来了就高兴得很,听他说英娘和小姐的事,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这么多年了还没谁惦记过自己呢!一边送李学文走一边说“告诉小姐和英娘别惦记我,我好着呢。也请小姐放心,绝对不会让她失望的我好好地看着东西呢!等开春一准帮着她把地蛋种好,争取早点去朱家巷!”

        “哎,我回去就跟她们说,那我就回了。有事找主持他们,过完年,十六我就开走货了,到时天我就会过来一趟。”李学文告别兰姨回城。

        春节李学文他们过得很热闹,就怕小晚听到慕家的事伤心,都特意讲开心的事。在小晚儿看来他们想多了,可是夫妻俩的一片心也不能拨面子,本就开心那就再开心点。小晚儿和英娘做了好多好吃的。当然做的最多的是饺子。也有包子,这回李学文可劲吃了一回,英娘没拦着不让吃。因为是中文吃的吃完饭,有好多活等着李学文去做!

        李玉良的新年过得也很好,今年是他长这么大过得最丰盛的一年,李学文给他带来的吃食,都是他没见过,没吃过的。要不是他有孝在身,他到那院吃饭感觉会更好。因为每次送吃食李学文都说,快吃别送我,凉了不好吃,我也得快回去要不我的饭也不好吃了!越跟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