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有点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第十四章 迁宫之议(二)(1/4)
        朱祁镇尝尽了人间冷暖,吃尽了苦头,重新为帝之后,亦有重振大明之宏愿。

        选用了李贤彭时等一众能臣干吏,大有再造永宣盛世的派势,可惜后来他不知怎么回事,却又走回了老路,不光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看来王太监还没把他坑够),还把郭登、袁彬一干能臣悉扫一空,流放的流放,囚禁的囚禁,导致朝政又陷于混乱,就算李贤彭时等人孜孜劳牍鞠躬尽瘁,亦是独木难支,只能望而兴叹。

        朱祁镇把大明折腾得奄奄一息,也把他自己给折腾得灯干油尽。

        天顺八年(1464年)便因病驾崩,找朱重八同志汇报工作去了。

        临死之前,他最放不下的不是大明,而只是他最爱的那个可怜的女人钱皇后。

        因为在此之前,他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就怂恿太监提出了废钱皇后之事,是被他毫不客气地压制下去。

        朱祁镇本想着自己还年轻,足以能抚慰钱皇后终老,却没料到自己却跑到了前面,自己一去,留下孤苦伶仃的钱皇后自然危机重重。

        太子只是钱皇后的嫡子,太子成为皇帝之后,势必要尊自己的生母皇贵妃为皇太后,那时自己已经不在,钱皇后的下场自可想而知。

        而且钱皇后为人贤淑,与世无争,哪里能斗过母凭子贵的周贵妃?

        顾及此种忧虑,朱祁镇以垂危之躯特意叮嘱跪在跟前的朱见深“(钱)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朱见深自是含泪而拜“儿臣当不负父皇,唯以孝尽孝。”

        朱祁镇犹自不放心,紧紧抓住了顾命大臣李贤之手“爱卿谨记,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这便是朱祁镇留下的遗诏。

        而这样的遗照,自然让当时还是周贵妃的周太后颇为不满。

        因为自古只有帝后同葬,那钱皇后躺进去了,她自己当然就没位置了,而自己却是新晋皇帝的母亲,此事自然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解决。

        朱见深即位后,很快便命李贤等人拟定两宫太后的尊号,周太后自然趁机发难。

        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宦官夏时,在众臣廷议之时发言“钱皇后久病不适,不宜称太后,而贵妃是皇上生母,应独立尊号。”

        首辅李贤自然立马驳斥“先帝遗诏在此,你说这废话是何用意?”

        实可谓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夏时自只有灰溜溜地跑回去向周太后汇报战况了。

        周太后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惨败。

        想了半天,自己亲自带着夏时莅临现场“哀家儿子为皇帝,哀家自是皇太后,岂有没有儿子而称皇太后的?(指钱皇后)早该遵宣宗胡皇后先例废掉!”

        这话就比较毒了,都知道钱皇后没有嫡亲子嗣,这揭人不揭短,身为堂堂皇帝之母,居然如此置身份于不顾,可见周太后也是被逼急了。

        但李贤等人并不买账,再加上几分读书人认死理的韧劲,李贤又只有拿出遗诏作挡箭牌“先帝遗诏已定,岂可篡改?”

        气氛已然剑拔弩张,彭时也站出来力挺李贤“嫡庶有定,乃纲常之本,况皇上以孝治人,焉能尊生母而不尊嫡母?“

        话说到这个地步,等于是已经彻底说死了。、

        周太后自又败下阵来,只得向自己的儿子朱见深求援。

        朱见深也是心烦意乱,毕竟父皇刚过世不久,自己的母亲就为了一个名分在这里闹得不可开交,比起因为父皇驾崩而日夜悲伤的钱皇后来,自是高下立判,心里不免也对自己的母亲有所失望,但朱见深本就是个极为孝顺的人,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责怪自己的母亲,但事已至此,也只有自己做个调停,便亲自劝起周太后来,让她接受两宫并尊的事实。

        见自己的儿子都帮不了自己,周太后也只有偃旗息鼓,闷着一肚子气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