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历十五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老挝的崛起(1)(1/2)
        正月十五,明军将士们第一次能够安安稳稳得过一次元宵,众人都感觉到难得的轻松。

        然而才轻松一天,永历入云南的消息传来,群臣都感到沮丧。廷议之后,决定由巩昌王白文选为使,进城商议借兵勤王之事。

        索林并不拒绝起兵,只说春耕将近,需要等春耕之后,才能集合大军。

        无论真心也好假意也好,索林言之有理,明军君臣也挑不出毛病来。看来还得待上两月。本来城外的临时军营就是一些简陋的行军帐篷,因此李定国等人便决定在那块索林赠予之地,伐竹搭棚,将士兵安置到竹屋里,除了住所外,还营建竹棚大殿,恢复了每三日一次的朝议。

        搭建完住所,就到立春了,老挝人开始忙碌春耕。明军多是农民军出身,除了三日一操外,闲时看着住所周围荒地肥沃,实在心疼,几日后士兵们便陆续自发地开垦荒地,挑肥,撒种,倒也种下数千亩地。水稻本来应该是先密植后移栽的,但明军是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图省事,撒种就完事了。

        这一个多月,没有什么大事,日常事务都是李定国一言而决,朱慈煊白天当他的吉祥物,晚上则沉迷于造小人。

        到了二月底,春耕基本结束,白文选再次登门向索林借兵,恢复云南。索林继续推脱,这次的理由是,缅甸对老挝素有吞并之心,自己担心一旦大军随明军入滇,缅甸乘机吞并,则家小不保,合族俱亡。索林认为,缅甸先是囚禁天子,后又送天子入虎口,实有不赦之罪,因此他愿意起合族之兵,助明军报此国仇,又能去其后顾之忧。

        在朝议上,白文选向朝廷详细汇报了索林的答复。朱慈煊便道:众卿都说说想法吧,晋王,你怎么看?

        殿下,近来我多方打探,其实索林土司素有反抗缅甸之心,我军来后,他殷勤备至,执礼甚恭,又迟迟不愿借兵,多方推脱,现在看不过是想借我军之力,攻伐缅甸罢了。

        殿下,晋王所说确是实情,但索林的理由倒也都合情合理,不如就助他攻缅,看他还有什么后话。江国泰说道,目前朝中的高级文官只有他这个礼部侍郎。

        殿下,臣认为助索林攻缅,徒耗军力而已,臣料索林到时候必定另有托辞。李定国反驳道,他又建议:不如即刻南归,借车里之兵,联络失散旧部,再图恢复云贵。

        巩昌王,你意如何?朱慈煊问道。

        殿下,臣附晋王之议。

        既然李白二人意见一致,一般情况下就不必继续讨论了,但是朱慈煊有些不甘心,这么走了,小媳妇估计不会跟着走,媳妇是小事,他惦记的是那三百护卫。

        因此明军吉祥物第一次提出了异议:诚如江侍郎所言,老挝如能出兵对复国大有裨益,不如再信他一回,当然为了保存军力,老缅之战,咱们不为先登,不领先锋。就以两月为期,如果索林不能在两个月内攻克阿瓦城,咱们就即刻南归,晋王,巩昌王,你们看如何?

        几个月来,李定国早已摸清朱慈煊的性格,这位监国太子,一向沉稳内敛,今日提出异议,想必是下定决心了。李定国虽然并不十分赞同太子的决策,但是决定尊重他的意见,回道:殿下圣明,臣无异议。

        白文选亦道:臣也无异议。

        朱慈煊又拜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总统全军,白文选副之,其余诸将各领其职。

        分派既定,众臣跪拜领旨。

        三月初三,李定国以明军统帅的身份在万象城外同索林焚香祭天,断箭盟誓。索林指天起誓:此次出征,但有所获,两军共分其地,共分其人。

        索林征召部落兵三万五千,五千人留守万象,三万人整军出发。而明军则出于战事不利就南归的原因,全军拔营。

        初九,大军出征。十五日,大军过兰纳,帮助泰族驱逐缅甸宗师,恢复其自治,泰族五千起义军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