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永历十五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天崩(1/2)
        吴三桂得知缅军大败的消息一点也不意外,其战果甚至出其意料,据探子估计,明军损失至少超过一千,没想到明军已经弱到这种程度。这让他对于剿灭明军更是意兴阑珊。

        去年洪承畴病返,清廷授吴三桂平西大将军,总理云南军政。在为洪送行宴后,吴屏退左右道:恩师,朝廷命我巡抚云贵,三桂驽钝,恩师可否教我安民保境之策。洪承畴只留给他一句话: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

        按照清廷成策,由老将爱星阿率三万人入滇,助吴三桂入缅擒拿永历。十月中的时候,爱星阿大军就到昆明了,一到云南便催促吴三桂出兵,吴三桂则以士兵有疫,粮草未集推脱。爱星阿怒道:你们汉人既然这么娇嫩,那你们就留在昆明养着吧。然后率军先行。

        吴三桂捱了三日后,也点了三万人马,并土司兵及杂役,共六万余众。其中自领四万人马加速行军追赶,分遣总兵马宁,王辅臣等将两万人出姚关拦截溃军。于十一月初三日,两军过腾冲,会于木邦,合军修整。

        初四日早晨,明军哨骑被清军发现,副将冯国恩被俘,一番拷打后,清军获知了明军全部部署。

        爱星阿决定趁明军不备,轻兵疾进,争取全歼明军残部。在他的授命下,虏将白尔赫图拣选精兵两万,一昼夜行军三百里,于初五日天明时分,抵达锡箔江南岸。

        白文选仓促之间命令烧毁浮桥,清军则立即着手建造竹筏准备渡河。冯国恩于对岸劝降。

        白文选一面布置防御,一面遣人向李定国请援。然而此时,文选部将张国用,赵德胜自觉获胜无望,又见冯国恩招降。两人商议后,率本部人马欲挟持白文选降清。白文选率亲兵结阵固守对峙,明军失去指挥。

        两个时辰后,李定国亲率四千人抵达锡箔江,此时已有小股清军先锋登陆锡箔江南岸。

        张赵二人见李定国来,各自领了百余亲信奔降清军。李定国接了白文选,匆匆收拢文选部溃兵两千余,一道退回亦渺赖山。

        所有人都意识到大营势不能守,回营后,李定国命令各部收拾行具,准备大军移营,同时召集主要将领进行紧急军议,商议大军退路。

        军议上,李白二人产生了巨大分歧,双方争执不下。李定国主张退往孟艮,大军休整后,再从车里司借兵复起。前番大军入缅之时已经征服孟艮部,几个月前孟艮部还上供了一批粮草铜铁。车里土司与李定国有旧,虽为势所迫归降满清,内心仍向大明。而白文选主张南下退至兰纳,然后向暹罗借兵,然后攻破缅甸救出陛下,再图后计。

        白文选认为形势今非昔比,孟艮是否臣服,车里愿不愿借兵,都是未知之事,到时候势穷力孤,清军发一支偏师就能置我军于死地。而暹罗与缅甸有世仇,说动暹罗出兵的希望很大。

        李定国则认为去国数千里,无论成败,待吴三桂底定云贵,民心改易,则再无复国之望。

        因为朱慈煊的存在,这个重要的抉择最后交到了他的手中。说实话,听了他们的争论,朱炫觉得他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稍一思索之后,朱炫支持了白文选的方案。理由很简单,在他前世历史上李定国在永历驾崩后,仅仅坚持了几个月。因此,朱炫决定选择原来历史上没出现过的那个选项。

        朱炫不知道的是,原位面历史上,李定国未能接到白文选,白文选独自突围后不久又被清军追上,仓促投降。而李定国本部人马退往孟艮,等抵达孟艮的时候只剩了一千余人,虽然成功从车里借兵五千,坚持数月,未能挽救局势。然而此时明军还保有七千军将,且无疫病缠身,辎重粮草充足,如果真能借到五千兵马,其实胜负亦未可知。

        军议既定,明军上下八千余人骑马乘象,拔营转移。其中四千老弱先行,李定国领四千精兵殿后,通过伏击,击溃了清军冒进的前锋后,赶上前军,全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