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后知后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增大
缩小
十二章 释怀(1/2)
        杨枝回到客栈,腿还疼得不行,休息了三天才有所好转。这三天腿脚不利索,总算安分一点,只出去坐坐船,吃吃美食,她最近迷上了听书,听着说书先生天南海北地胡侃,多是借古讽今,也有现发生的趣事。对当地民风,也能有基本了解。苏州确实可以算是人间天堂,民风淳朴,地杰人灵,很多才子来自苏州。

        她不懂这些文人墨客舞文弄墨,也不了解为官之道。来到苏州那么多天,只有那天在小村子里,那些村民给她最真实的感受不要有战争,不要让政权动荡,不然受苦的永远是底层百姓。不要加重税赋,不然百姓难以维持生计。

        他们的需求那么简单,而维持平稳了不难。很多权倾朝野的人,还是不满足,屡屡让国这陷入动乱当中。他们眼里只有权利,看不到百姓游离失所。

        杨枝现在,终于有能理解,父亲所说的,个人情感,相对于家国天下,是何等微不足道。

        杨枝想,她的苏州之行,可以结束了。然后让秋月和杨程收拾包裹,启程回洛阳。

        杨枝想看大海,便启程前往崇州。早上出发,第二日便到达崇州。

        在观海区,杨枝第一次见到大海,没有什么比大海更广阔的,人,和山川湖海比起来,微若尘埃。杨枝对着大海喊,踩在柔软的沙滩上,什么王君恺,在她心里,已经不重要了。

        多读圣贤书还是有用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枝被震撼了。这只是万里江山的一小部分,已足够冲击她的认知。在她前二十多年里,只有洛阳,皇宫,父亲,朋友,王君恺。

        成婚后,心里只装着王君恺,外面的世界被隔绝开来。

        现在,她见识了玫瑰,牡丹,认识了那些穷困村民,他们那么努力艰难地活着。不管外界的纷争,即使如此,当灾难来临,他们却被迫卷入漩涡,有多少人无辜地死去。他们只能无奈妥协,接受。

        自己还是幸运的,她侥幸逃离漩涡,呆在安全地方。

        作为帝王,王君恺是称职的,他让天下稳定,新君登基没有造成动荡。为了巩固地位,牺牲了她。现在,她更能理解王君恺和父亲。

        只是不太明白,明明可以告诉她,他爱郑丽。不管她有多爱王君恺,她都愿意放手。为什么非要取她性命。

        是因为父亲和张山吧,王君恺不能废了她的后位,为了郑丽,只能杀了她,她只是他的垫脚石。没有人会在意垫脚石的痛苦。

        现在,杨枝释怀了,不再对过去不甘,愤恨,纠结。

        她唯有放下,因为她没有办法为自己讨说法,再不放下,痛苦的只能是自己还会累及他人。她的自我神伤,都没有任何意义。

        所有的爱恨都随大海去吧,都消失吧。从现在开始,她要过新的人生。

        她是杨春花,会好好活着,会努力活得更有意义。

        杨枝想通了,兴奋地拍拍手。玩了半天,便马不停蹄赶回洛阳,她想尽快见到父亲母亲。

        只是,她没想到,有一场能吞没所有人的风暴在等着她。

        皇宫,每天晚上,王君恺都会召见许朗和张硕,商量杨枝问题。几天过去,毫无头绪,谁也猜不到,杨相国到底把杨枝藏在哪里。暗卫盯了那么久,一点破绽都没有。一个大活人,快四个月了,一点信息都没有,未免太过反常。

        杨父是三朝相国,是王君恺老师,他能登基,他的功劳也很大,王君恺也要让三分的的人。不可能做撕破脸的事。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行动。

        祭师是杨相国的人,现在还不能动。虽然有话语权,但没实权,可以先不理会。

        许朗犹豫了一会,硬着头皮说“皇上,有没有可能,皇后真的去了,不然怎么可能一点信息都查不到。”

        王君恺怒道“如果真的死了,怎么可能还用假死药